曾欢欢 李璀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用好网络平台,发挥融媒体优势”“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在传播媒体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实际和特点,发挥融媒体优势,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过去的故事”,加强青年人才的“四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融媒体背景下“四史”宣传教育新机制。当前,一些高校“四史”宣传教育习惯性按照传统思政工作模式运行,宣传、教务、学工、学院等不同宣传教育主体各自为战,存在议题设置随意、宣传教育内容重复、展现形式单一等情况。应加强学校整体顶层设计,深入分析各宣传教育主体及自管媒体发挥作用的特征、途径和方式,构建“宣传部门主导、职能部门配合、教学单位共建、师生积极参与”多主体协同发力的宣传教育格局,从而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形成高校“四史”宣传教育最大合力。
强化全媒体思维,推动“四史”宣传教育平台融合互通。当前,一些高校“四史”宣传教育平台既有思政课堂、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传统平台,也有微信、微博、专题网站等新兴媒介。但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平台不断涌现,高校“四史”宣传教育面临学生在全媒体时代对媒介应用需求多样化与高校“四史”宣传教育平台供给不足的矛盾。鉴于此,应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因需供给”,以确保“四史”宣传教育效果:构建“四史”宣传教育平台的联动模式,既让传统宣传教育平台凭借信息的权威性、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来巩固“四史”宣传教育主阵地优势,又充分发挥新兴宣传教育媒介快捷、经济、具象、生动等优势,吸引师生习惯通过新兴媒介获取“四史”教育的有效信息;实现不同类型宣传教育平台和媒介之间的资源共享,建设“四史”宣传教育融媒体平台,通过媒介融合达到“强强联合”,鼓励各部门、各学院、各社团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各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内容由分散向集中、渠道由单一向立体演进的开放式、融通式宣传教育模式。
建立健全“四史”宣传教育效果反馈机制。建立通畅的“四史”宣传教育效果反馈机制,是提高高校“四史”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手段。青年学生的真实反馈有助于准确判断“四史”宣传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及时调整宣传教育行为、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升级宣传教育技术、改进宣传教育方式。应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既利用直接的意见反馈渠道,如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网上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需求建议,也要借助大数据统计,比如通过学生在“四史”教育融媒体平台浏览数据、图书馆借阅数据、互联网搜索浏览数据、知乎等热门站点意见表达数据等了解学生的真实反应。应科学梳理分类学生反馈信息,比如在宣传教育内容方面,注重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专业和历史专业学生意见;在宣传教育形式和技术方面,注重倾听媒体传播专业、信息专业和设计专业学生意见,因为他们更贴近传播技术前沿、更了解青年一代喜闻乐见的设计语言。应有效响应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组织“四史”专家学者及时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师生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理上网来”机制。只有激活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才能让高校“四史”教育充分焕发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