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昂首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
“家校共育”的衡南模式

  2021年衡南县德育工作暨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会议现场。

  衡南县九中开展“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家长交流会。

  北斗星中学“好家训、好家风、好家教”家长征文(作品)活动获奖者合影。

  (本版图片由衡南县教育局提供)

  ◎ 【推荐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被突出前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成为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前,重视家庭教育,实现“家校共育”,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政策抓手。但在我国县级城市特别是偏僻的农村,家庭教育仍普遍存在较大缺口。据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留守儿童共有697万人。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成为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何补齐家庭教育的短板?如何联动家、校、社“合力护花”?面对现代教育的“时代之问”,衡南县作为我省“家校共育”试点县,从“立根本、谋未来”的高度,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赢得了广大家庭的点赞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家校共育”衡南模式。

  ■ 彭国军 王 珊 肖力元 谭震林 

  仲夏6月,栀子花开得正盛,花香正浓。同样芬芳馥郁的还有衡南县“家校共育”工作——

  “要坚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总结推广好试点经验,把制度机制完善好,把工作责任落细落实,统筹做好学校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6月2日,省委副书记乌兰在衡阳调研时,对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学校衡南县九中排查筛查、预警干预、家长学校、心理咨询、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等一系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工作成效给予肯定。

  这只是衡南县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

  通过两年的试点,衡南县“家校共育”队伍“兵强马壮”,家长学校花开遍地,家校互动频繁密切,亲子活动精彩不断……根据省妇联2021年1月12日出具的《评估报告》,该县打造了向上的共学文化,形成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建构了良好的互动格局,提供了孩子成长的有力支持,赢得了广大家庭的点赞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全面促进了“深化家校共育、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经济不算发达、观念相对落后的内陆县城,何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变化?一个留守学生占比颇高的人口大县,又是如何交出这份人民满意的阶段性答卷?

  “家校社共育的成功才是教育的成功!”县委书记胡果雄的一句话给了我们答案。胡果雄表示,“衡南‘家校共育’试点工作的推进,得益于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创建一套机制、培育两支队伍、设立三所学校、搭建四个平台、开展五项活动,探索出‘12345’共育工作新模式,架起了家校社‘连心桥’,唱响了教育的‘和谐曲’。” 

  高位推动

  求索时代新考题

  位于湘南腹地的衡南县,有人口113万、中小学校209所、在校学生12.3万人, 是典型的教育大县。长期以来,衡南教育面临着留守学生多、家校联动不密切;家庭教育薄弱;家长重孩子成绩,轻品格养成等普遍性问题。

  2019年初,两起因家庭问题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引发网络热搜,“家庭教育”成为焦点,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加强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必须深化家校共育,推进立德树人,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按照省委指示精神,省妇联、省教育厅第一时间赴衡南县调研,并选取了德育基础好、农村留守学生多的衡南县九中、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松山校区(以下简称“松山学校”)2所学校和松山村、学塘村、泉长村3个村作为“家校共育”试点。

  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作为全县教育改革重点工程强力推动,2020年5月起在全县全面推进。

  县里多次在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组织研究“家校共育”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参与现场调研与调度工作会议。

  全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蒋崇华任组长,县委相关部委、教育、妇联、财政、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县齐抓共管青少年教育和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衡南县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衡南县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健全青少年教育的体制机制。

  “家校共育”工作被列为一把手专项工程;构建了家校共育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指导机构,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除省妇联拨付的专项工作经费、“知心屋”专项经费外,县财政按照每年度300万专项工作经费进行配套。

  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多方支持共建下,衡南县“家校共育”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全面筑牢。“共育”氛围“热起来”,共育队伍“强起来”,共育合力“聚起来”,以试点单位为先锋,一场宏大而深远的“家校共育”行动在衡南大地加速推进!

  汇智聚力

  构建共育新格局

  “‘家校共育’是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革命’。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是孩子的教育者。”衡南县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倪美平说。    

  对于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观念老旧的县级城乡来说,“家庭教育谁来开展”“家校联动怎么联”“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的人才从哪来”,每个问题都是难度不小的新考题。

  没有答案?那就到群众中寻找答案!

  没有经验?那就在实践中创造经验!

  衡南县教育局、县妇联双牵头,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商讨方案;试点学校、试点村,全面走访学生家庭,寻找问题,倾听诉求。全县200多所中小学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信息、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了入户摸底。23个乡镇(街道)对“家校共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摸底登记,150多所学校建立了“家校共育”资料台账。

  家底清,思路明。通过调研,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以德育为载体,以家校社为联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这个指导思想,逐步理清了“家校共育”要解决的主要和首要问题。

  “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培育科学的教育观、加强家校联动、关注学生心理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强队伍、建阵地、搭平台、夯基础是我们推进试点工作的第一步。”衡南县妇联主席费明巧说。

  在队伍建设上,衡南县培育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家长志愿服务者两支“共育”队伍。

  家庭教育指导师这支“专业队伍”,包括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25名,家庭教育讲师133名。指导老师中,有优秀教师、五老代表、社会贤达、家长代表、校外专家,他们深入学校、村(社区),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及心理辅导教师、巾帼志愿者和广大家长开展培训、讲座,为“家校共育”提供专业指导。

  肖青春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衡阳市家庭教育协会创始人,也是妇联特聘讲师。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她几乎走遍了全县大部分学校和乡村,开讲23场,惠及2378个家庭。衡南县九中心理健康教师全玲玲、松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肖宗灵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她们不仅把全校老师、学生、家长“武装起来”,还通过“走教”形式指导帮扶了不少兄弟学校。

  家长志愿服务者过去是“编外队伍”,衡南县让他们走上“主战场”,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开展“护学岗”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衡南县有注册的、经常开展共育活动的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伍、家长义工队伍近7.5万余人,成为“家校共育”的“主力军”。

  在阵地建设上,衡南县设立了学校家长学校、村(社区)家长学校、网络家长学校三类学校,建立起学校“知心屋”。

  全县各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保障家长学校和“知心屋”两个阵地建设,130多所学校建好了“知心屋”,181所学校建好了家长学校,推动了家长学校在全县各中小学、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过去的家长学校是‘游击队’,现在是‘正规军’。”北斗星中学校长黄先桂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为了办好“家长学校”,北斗星中学把条件最好、设备最全的多媒体礼堂作为新场地,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学员考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编制了针对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家长、学生四类对象的一整套校本教材。家长学校管理精细化,工作常规化,活动常态化,“家校共育”的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截至目前,衡南县共建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2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53所、县级示范家长学校91所,示范家长学校数量在全省各县(市)居于前列。

  衡南县又将网络家长学校作为补充,以网络校联体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覆盖至全县209所学校、1994个班级、12.3万名学生。

  衡南县教育局副局长谢少春担任“家校共育”试点校衡南县九中校长时,亲历了“家校共育”工作的推进。谢少春说,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衡南作为全省“家校共育”试点县,没有现成经验、没有既定模板,只能结合实际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共育的重要基础是共通共融,只有真正构建衔接顺畅、高效运转、深度融合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实现人才共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才能找到家校社合作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合作育人的‘一池春水’。”

  在平台建设方面,衡南县搭建了共育专家资源库平台、共育课程共享平台、家校沟通平台、家校互动平台四个“共育平台”。

  其中,专家资源库平台吸纳全国知名专家56人,成为引领本土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课程平台科学开发、共享了《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家长课程”,为全县家长提供了精准课程资源服务。而广泛设立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微信群、QQ群,创办的家长月刊,开展的常态化家访,更是以多元形式打破了信息高墙,拉近了家校距离,让在外务工的家长走近孩子身边,营造一个紧密的“共育圈”。

  “过去,家、校、社之间‘各有所职’‘偶尔打扰’,现在‘你来我往’‘有商有量’——队伍、阵地、平台三大基础的不断夯实,让衡南县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为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衡南县委副书记蒋崇华说。

  万紫千红

  迎来教育新气象

  在松山学校蔬菜种植实践园,孩子们弯着身子,给蔬菜浇水、除草、施肥……辛勤的汗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家长的不易,感恩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德润物无声、自然生成。

  在衡南县新华书店,明德小学一年级学生吴逸菡和妈妈一起沉浸在阅读的美妙天地里。学校一年一度的“亲子阅读节”活动,书店为每个家庭免费提供读书卡,引得学生、家长踊跃参与,“书香家庭”蔚然成风。

  在松山村“人口学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贺卡”活动现场火爆,借着春节回家的机会,父母陪孩子来这里玩游戏、做手工,亲情在欢笑中悄然传递……

  在衡南县各中小学校、村(社区),这样的活动周周都在上演。试点工作以来,衡南县全面开展家长培训、价值观教育、结对关爱、学校开放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等五大活动,让“家校共育”扎实落地。

  其中,各校常态化开设了线上线下家长课堂,累计开展家长培训362次,培训家长近23万人次,约20万余个家庭直接受益。

  价值观教育涵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孩子们补足了精神之钙。

  “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体验孩子的校园生活,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结对关爱,利用扎根基层的庞大妇联执委队伍和教师队伍“双线出击”,对学生、家庭情况全面摸底,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建档立卡,提供“1+N”帮扶。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定期开展普查、讲座等活动,按“一生一档”标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关注,对心理亚健康学生早发现、早跟踪、早干预,及时疏导、及时“纠偏”。

  五大活动既关注学生,也关注家长,既做好全体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也针对重点群体“心育护花”,有声有色的活动举办到了人们身边,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家长们的态度在转变——

  松山学校以前开家长交流会,人员稀稀拉拉,到场的大半是爷爷、奶奶;现在,很多年轻家长专程赶回家,听课的队伍排到了礼堂门外;一位在株洲做服装生意的家长,在听了学校的家庭教育课后动情地说:“我从未在这么多人面前主动发言,但今天必须说一说,这个课太好了,解开了我们多年来积在心里的困惑,学会了怎么和孩子沟通。”

  老师们的身份在转变——

  以前德育老师管德育,心理老师管心理,任课老师管教学,现在“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大家长”。在衡南县九中,班、年级、学校都建了企业微信大群,不管是谁,只要发现学生情绪不对,第一时间干预,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集齐关爱学生的合力。

  信任筑基,沟通助力,老师充当“快递员”。在衡南县北斗星小学,无论严寒酷暑,每学期期末考试后,各班老师均会亲自把通知书送到每个学生的家里,还顺带着进行了一场“家庭学习环境突击探访”,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

  孩子们的心理在转变——

  松山村从不爱笑的小学生小齐(化名),在妇联执委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解开了和父亲、继母之间的“疙瘩”,家庭关系更和睦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

  个性叛逆、控制不住自己暴力行为的初中生阿伟(化名),把心里话都装进了学校“知心屋”里,在心理老师春风化雨的耐心开导中,他渐渐学会了与家人和解,与同学和解,与自己和解,人际关系回归正轨……

  “我们对在校2358名学生100%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筛查显示的高危预警学生,实行100%家访,‘一生一档’100%建档。在建档过程中,进一步筛查出‘特殊群体’,100%开展结对帮扶辅导和家庭教育培训。”衡南县九中校长陆魁福介绍,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020年比2019年显著提高,人际敏感方面的学生人数由71人减少到37人、抑郁方面的学生人数由72人减少到34人,没有发现高危学生。2020年,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8%。

  根据省妇联2021年1月12日出具的《评估报告》,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前,试点学校对学生家庭情况了解的教师比例为59.91%,试点后这一数据上升至95.7%,试点前,近80%的家长是专制型或放任型,近82%的家长采取打骂或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试点后,97.87%的家长认为“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98.83%的家长认为“改进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校共育”改变了学生的价值观。试点后,认为人生价值“取决于金钱、权力的多少”的学生比例由80%降至6%,认为“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的由66%升至96%。心理健康方面,孩子们出现行为障碍问题风险由4.79分降至2.58分,出现情绪障碍问题的风险由原来的3.55分降至2.76分。

  “家校共育犹如一粒石子投进了教育的湖水里,掀起了大波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优化了教育生态,提升了教育品质,使全县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学风、校风得到了极大改善,各学校均呈现在校学生违法或重大违纪为零,后进生转化显著,全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幅度在全市居于前列,拓宽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衡南县教育局局长祝小雪说。

  衡南县“家校共育”工作得到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改革办的充分肯定。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达95.12%。更多家庭选择在县内、在家门口就近入学,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人气,增添了底气。

  又是一个夏天,生机盎然。

  在衡南县“家校共育”工作推进会上,县委书记胡果雄铿锵发声:“家校共育工作,凝聚了省委的厚望,饱含着人民的期盼。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善于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全面纵深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强化基础工作,让家校共育工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总结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1年1月22日,省妇联主席姜欣在衡南县调研“家校共育”工作时表示,“家校共育”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各项工作都要做细做实,要突出一个“共”字,抓好一个“实”字,做好一个“久”字。

  在催人奋进的号角声中,衡南人以更大的决心、更硬核的担当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一幅新时代教育画卷徐徐展开,寄托着千万家庭和孩子的梦想,带着“少年强则国强”的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