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邱德帅
6月3日,记者从张家界西高速收费站出发,沿着张桑高速,跨山越岭西行50余公里后,到达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此后,山路蜿蜒,盘旋而上,驶入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银杏塔村,视野豁然,1100亩梯田茶园连成片,甚为壮观。
“是高速路,让这里的茶叶香飘万里,让游子的归途平坦无阻,也让一批批人才涌入进来……”望向偌大的茶园,银杏塔村党支部书记苏亿胜由衷感叹。
茶叶出山,村民收入翻番
银杏塔村,因处大山之巅,全年有200多天被云雾缭绕,茶叶品质甚是了得,深得茶界人士的厚爱。
顺了天时,银杏塔也享有地利。当下,村里已形成较为便利的“内外”交通格局。对内,10个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全面贯通;对外,有2条通乡公路,村里距高速入口仅20公里。
目前,银杏塔村已发展1100亩绿色有机茶园,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村。
夏雨过后,远山的茶园被云雾环绕,似若仙境;近处,一株株错落有致的茶树含着新绿,阵阵微风拂过,茶香浮动……几十名茶农身挎茶篓,散落茶山之中,娴熟地采着茶叶。
“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在家门口赚钱!”和记者交谈时,脱贫户李月娥依然闲不下来,但沧桑的脸上却堆满了笑容。她说,去年光采茶就收入1万多元,“要是没有茶园,我和乡亲们哪能过上小康日子!”
同李月娥一样,苏凤夫妇也忙于茶园,采摘、除草、施肥……一年下来,收入有四五万元,住了十几年的旧砖房变成小洋楼。说起茶园,村民们个个欢喜。
苏亿胜说,这一亩亩茶园,一头连着高山之巅的百姓,一头连着高山之下的茶企,串起的是农、企情,唱响的是脱贫致富歌。
2013年,银杏塔村开启1100亩的高标准茶园种植,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桑植白茶”产业。8年来,已为全村300多人提供就业务工机会,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的形势特别好,桑植白茶的雪、月高端系列,年前就有3000多斤的订单。”万宝山茶庄董事长刘珍元告诉记者,随着“桑植白茶”的声名鹊起,公司的茶叶越来越好卖,更有不少自己找上门的网络订单。去年,公司年产量600吨,产值突破1900万元。
如今,靠着这枚小小的绿叶,银杏塔村的羊肠小道变产业大道,村民的破旧木屋变崭新洋房,“桑植白茶”带着乡音乡味正从一条条山间大道走向世界。
人才入山,拓宽乡村振兴路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让银杏塔村民走向小康,同时也坚定了游子回乡的决心。
走在洪家关白族乡的集镇上,阵阵酒香扑面而来,闻香寻找,记者来到一家名叫“冰渔”的酒厂。走近了看,老板钟高军正给顾客量酒打包,酒柜陈列的各种家酿酒吸引了不少客人驻足。
“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干嘛还在外面苦干?”曾经,家乡银杏塔村发展落后,钟高军只能外出务工,后来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钟高军果断回村创业,开了酒厂,养了猪,还搞起了种植,年收入40多万元,成为银杏塔村的返乡创业“明星”。
放眼全村,在钟高军的影响下,10多户打工人返乡,做电商、种植中药材……山巅昔日的“留守村”,重现活力;而山下的茶企,也来了一帮“外来客”。
午餐时分,万宝山茶庄的餐桌上,两道新推出的菜品——凉拌白茶和白茶饺子,火了。在游客们手机的闪光灯下,菜品在朋友圈炸开了锅。也有经不起美食诱惑,早已先下手为强,并发出如此感慨:“凉拌白茶,嚼在嘴里是微苦,回味则是忆苦思甜;白茶饺子,一口下去贼不爽,只想整盘吃光光……”
茶庄“新晋”总经理易寻迅说,万宝山茶庄在全县率先走出茶旅融合路,去年“吸粉”近5万人,创收30万元,而“桑植白茶”与美食的“牵手”,这并非首次。在此之前,白茶煮土鸡蛋、白茶炸油粑粑、白茶筒子骨汤等美食的推出,深得游客喜爱。
易寻迅,便是万宝山茶庄的“外来客”之一。去年底,“90后”留美归来的易寻迅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召集6个小伙伴,直奔万宝山,寻找桑植白茶“出圈”的密码。目前,他以总经理的身份带领团队从策划、餐饮、品牌,以及茶旅融合等方向入手,计划推出一系列高端茶品和茶旅融合业态。
便捷的交通、高端的茶品、良心的企业、善良的村民……摊开手指,易寻迅给记者罗列了不少选择万宝山茶庄的初衷。他说,加之桑植白茶人才孵化基地的成立,他们更有信心让游客留在茶园里,让桑植白茶香飘万里,让所有茶香氤氲处,尽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