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起饭碗就想说

  谭谈

  每每端起饭碗,看到碗里雪白喷香的饭粒,心里就忍不住想对人说说您。今天得知您远行,我又想起了27年前的往事。

  想说说您啊,我们当今时代的农神!

  1994年秋,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为了表彰您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国家粮食安全,为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决定授予您“功勋科学家”的称号。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走进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采访您。

  动身前,碰到我在煤矿上的同事,此时已是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的吴道荣。他给我讲了一件他亲历的关于您的小事。不久前,他去北京开会。上了软卧车厢,对面的铺位空着,以为无人来了。谁知就在列车快要开动的那一瞬间,上来一个瘦瘦的、皮肤黑黑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小包。老头刚坐定,列车就开动了。老头不慌不忙地从包中取出一包方便面和一个瓷缸。撕开包装,把方便面放入瓷缸,倒上开水。不一会,就香甜地吃开了。吃完,往卧铺上一倒,不到一分钟就发出了鼾声。老吴端详着您,觉得十分面熟,这不就是常在电视上见到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吗?一位饮誉全球的大科学家,还自带方便面乘车?这,真的是袁隆平吗?您睡醒后,他与您交谈,还真是袁隆平呀!

  带着这个小故事,我走进了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的招待所里,我住了整整一个星期。而您,太忙了。七天里,只给了两次我与您见面的机会,每次不到两个小时。我只好进行外围采访,约谈您的学生,您的同事,您身边的人……您就是这样,从他们的口中,一点一点向我走近……

  您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九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上,您做过多少梦,又圆了多少梦啊!每一个梦,是您科研路上自设的一道关,而每一次圆梦,是您一次成功的破关!如今,您远行了,带着一个美丽的梦远行了。

  您最早的梦,是从那一年开始做的。

  那是1962年7月,您带领四十多名学生,到黔阳县硖州公社秀建大队,参加生产和劳动锻炼。您住在生产队干部老向家里。当时刚刚收割稻子,而老向家里一日三餐,有两餐是喝粥。一交谈,老向说,粮食不够吃,不从现在就勒紧裤腰带,明天春荒怎么度过?老向说他前两年饿怕了。山上的土茯苓,葛根,树叶子都寻来吃了,但吃下去,拉不出,只好自己用手指抠。村子里,饿死了好多人……

  老向的话,犹如一条鞭子,在您的背上抽!

  “袁老师,听说你们正在搞科学实验。”老向的眼神充满期待,“要是你们能研究出一种新稻种,一亩能产它1000把斤,一亩地能当得两三亩地,我们就不会饿肚子了。”

  农民兄弟的话,深深地刻在您的心里了。于是,让水稻亩产一千斤,两千斤的梦想,就在您的心里涌出来了。

  春去秋来,从湘西山区,到洞庭湖边,从湖南黔阳,到海南三亚。烈日下,风雨里,您在田野里奔走,您在征途上跋涉。这个梦,一直在前头向您招手,又一直拒绝与您会面。

  终于有一天,您在田野里,见到了“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给您送来了曙光。然而,次年用它的种子栽培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退化严重。梦又这样破灭了。

  但失败增长了经验。您认识到,只有运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才能实现梦想。为此,您带领您的学生,进军海南三亚,寻找散落于天涯海角的野生稻。

  那一天,您的学生李必湖,在当地农民朋友的帮助下,发现了一个地方的水池边,有一片0.3亩左右的野生稻。李必湖在这片野生稻中一株一株地观察。这片野生稻,正在吐穗扬花。他已从您那里学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识别知识,只要这片野生稻里有雄性不育株,就逃不过他的眼睛。

  突然,李必湖的眼睛倏地一亮,脸上一片惊喜。在离他1.5米的地方,有三个形状异常的稻穗。他走近细细辨认,兴奋得跳起来了:“找到了!找到了!”

  在不知多少汗水的浸泡下,您的第一个梦想终于实现了。1973年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培育成功,亩产高达1010斤。一场深刻的水稻革命,就是这样在您的一个一个的梦中,不断地推向前行。亩产1000斤,亩产2000斤,亩产3000斤………

  1994年,我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整整采访一个星期,又花了几天时间伏案写作,完成了近5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的《当代》杂志上,后又被多家报纸连载。1997年,我与作家朋友联手建作家爱心书屋,您热情支持,挥毫寄语山乡青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去年深秋,在衡南的一片田野里,您试验基地的水稻开始收割,有关部门现场验收,单季亩产竟达922公斤!记者采访您,您答:高兴!太高兴了!当时,您的笑容是那般灿烂,那般甜美!

  您这灿烂、甜美的笑容,还不时在我的眼前浮现。而您,我们的农神却已经远行了。您是用一生的奋斗,实现了一个一个的梦想而远行的。您这颗优秀的种子,了无遗憾地回归了大地。然而,您又把一个“禾下乘凉”的美丽的梦,像种子一样,植入到了您的后来者,您的学生的心里。激励着他们为这个美丽的梦不息地奋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