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7日讯(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徐俊 胡平)记者近日在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新源村黄家湖主渠道流源桥渠看到,沿渠而建的生态浮岛上,狐尾草、睡莲等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长势正旺,岸边杨柳摇曳,婀娜多姿……这块退耕还林的小微湿地,是资阳区加强湿地保护、进行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湿、严格治理水污染等,资阳区黄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和生态建设取得成效。黄家湖流域水质2019年起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洞庭湖洲清退欧美黑杨3.18万亩,冬天前来栖息的白鹤、小天鹅等候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黄家湖为我省十大淡水湖之一,前些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氮磷超标,湖水浑浊。自2016年起,资阳区进行黄家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2018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6600万元,通过实施黄家湖上游水库源头控污、沟渠疏浚清淤、生态护坡和湖滨带人工湿地恢复等工程,确保黄家湖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共清退5个养猪场、3个养鸭场,拆除流域周围矮围1500亩。针对资阳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人工干扰严重、杨树清理迹地生态环境质量差和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等问题,通过实施基底挖深、补植马来眼子菜和苦草等沉水植物,以及封沟育洲、种植川三蕊柳和枫杨等,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和自我修复能力。
目前,黄家湖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5种。资阳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湖面水禽翻飞,水中游鱼嬉戏,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