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 易士强 张弥郁
湖南工业看株洲,株洲工业看新区。
29年开荒拓土,株洲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构建“一区三园”(下辖田心高科园、董家塅高科园、河西示范园)发展格局,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34,在湖南省13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中稳居第2。
优势产业崛起,新区动能澎湃。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型显示器件等新兴优势产业为支撑,建成“3+5”现代产业体系。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株洲高新区“领先一步”。湖南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两大产业集群重点布局“新区”。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研制基地、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研制基地等先后落户。
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开,创地区生产总值122.2亿,同比增长18.4%;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增速高于全省10.8个百分点,其中风电、电子信息两大行业分别增长140.9%、116.7%。
株洲高新区凭什么?
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说,近年来,该区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构建了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功以人成 业由才广
5月16日,在株洲高新区动力谷大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场特殊的节庆活动如期启动。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活动主题特殊,不是节假日,也并非产业企业活动,而是“株洲·中国动力谷人才主题节”。
人才何以成节?
“功以人成,业由才广。”29年不断发展壮大,株洲高新区深刻地认识到,内地城市要赶超沿海发达地区,必须在人才竞争上“高人一等”。于是,由高新区组织部门牵头,举办首届人才主题节,希望以节为媒,广纳四海智者,汇聚八方智慧,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人才主题节贯穿全年,将开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长株潭三地大学生实践营等系列活动,营造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当天的启动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院士为株洲高新区此举点赞,并作主题演讲。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智联招聘集团、锐仕方达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株洲高新区达成合作。
2个月前,株洲高新区另一个创举也十分抢眼。
3月15日,株洲高新区挂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该产业园集“服务、培育、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红海、智联等3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抢先入驻,将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从人才主题节到人才产业园,这背后突显的,是株洲高新区“人才强区”的战略构想。
在已有的产业格局中,株洲培养了以刘友梅、丁荣军、尹泽勇三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有力推动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敏锐的新区人认为,聚集顶尖人才,方可产业“高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株洲高新区将人才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形成“1+4+5”人才政策体系,将引进“卡脖子”核心技术人才和团队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整合资源引人才、发展产业用人才、创优环境留人才。特别是敢于为人才工作投入资金,年度人才奖补资金从2017年的860余万元成数倍增长,至2020年达到4500余万元。同时,主动回应广大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引入长沙一中、湖师大附中、雅礼中学等名校合作办学,加速人才聚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来自智联招聘的大数据分析显示,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区在线职位同比增长126.52%,在线投递次数同比增长52.4%。去年,在疫情防控、经济下行背景下,株洲高新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优秀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增长超过200%。
汇天下英才,建新区伟业。目前,14万各类人才扎根株洲高新区,以智慧和勤勉,同心浇筑株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精心育主体 创新引发展
群英荟萃,何处用武?在工业株洲,毫无疑问,首先是企业。
“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质量品牌提升,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天元区区长姚永告说。
以科技创新推动跨越发展。方向已明,新风劲吹。
近5年来,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保持每年不低于3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2016年不足4亿的产销规模快速发展到2020年的13亿多产销规模。该公司总经理潘晓东说,公司保持爆发式增长的核心原因,是始终注重产品研发投入,每年研发费用占比都超过6%。
4月9日,株洲高新区发放“高质量发展红包”,429家企业领走5160.8万元,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喜获194.57万元。潘晓东坚定地表示,在新区支持下,公司将继续着力研发,朝国内中轻型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齿轮传动总成和成套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佼佼者不断努力。
精准服务育主体,创新发展有力量。
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株洲高新区制定《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细则》,对当年新认定的高企,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重新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万元补助,力推企业创新活力日渐旺盛。
2020年,株洲高新区大力实施高企后备培育工作,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案》,建成高企后备培育库,对1200余家非高企进行调查摸底,91家企业进入培育库。
“三年为一个培育阶段,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对入库企业进行诊断,梳理企业在科技管理、专利申请、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一对一、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服务,帮助这些中小企业顺利成长为高企。”株洲高新区产业局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有力的措施,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30%以上,目前达到3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3家。
在培育企业的同时,株洲高新区在创新载体建设上不遗余力。现有国家级研发机构30家,省级研发机构154家,院士工作站16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39家、面积21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560余家。
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20年,株洲高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2件,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等企业70余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啃“硬骨头” 下“先手棋”
当前科技创新的“硬骨头”,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环节。如果说创新主体的培育、强大,解决了原始创新的问题,那么,成果转化是否顺畅,则关系到前面的努力是否有效。
4月29日,在长沙凯乐微谷产业园,株洲高新区离岸孵化器揭牌,标志着株洲首个“科创飞地”项目落户长沙。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株洲高新区就试水“科创飞地”,建立“在长研究+株洲制造”模式,构建“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创业生态链,吸引全国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孵化项目入驻。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科创飞地”首家入驻企业。该企业将5G核心网研发项目入驻离岸孵化器一期,在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人才帮助下,马上将进入商用和大规模产业化,预计今年营收超7000万元。
建立“科创飞地”,重在成果转化落地。咬定目标,株洲高新区啃下更多“硬骨头”。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中无制度标准、市场开拓难,往前探路,必须创新思路、活用资源。
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的企业。多年前,该公司转化了一个名为“碳陶制动盘”的高科技项目,由于无法开展新产品应用推广,一直打不开市场,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2016年,该公司入驻株洲高新区。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协调下,该公司当年就和中车株机成立试用科研项目进行市场推广。历时1年半技术攻关,成功打破德、日等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创新引领、人才聚合、开放合作、金融创新、生态优沃”,株洲高新区先后成立“双创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工作专门机构,建立工作机制,打造最优环境,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聚焦核心产业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在设备、资金、场地、市场、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资源,株洲高新区通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支持规模企业与创新团队合作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共享规模企业的创新资源,形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新路径。
中车株洲所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业的龙头企业,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20多年来,株洲高新区引导中车株洲所科研立项、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最终实现新公司成型,成功孵化时代新材、中车电动、中车时代电气等10余家新公司。
宏达电子坚持同心多元化发展路线,先后与11个创新团队组建项目公司,成功孵化出宏达陶电、宏达磁电等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成果当年产业化、当年盈利的良好业绩。
啃“硬骨头”,下“先手棋”。近年来,智轨、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相继涌现,艾美新材、世鑫新材、火炬安泰等企业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
“株洲智造”从株洲高新区出发,走向世界、引领潮流。
聚焦产业链发力 迈向高质量发展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纷繁竞争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加快高质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聚焦优势中让优者更优。
从京港澳高速株洲西下高速,抬眼就是株洲汽博园。该项目占地5600余亩,涵盖汽车商贸与物流、汽车文化与运动、汽车研发与商住配套三大业务板块,是株洲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重要载体。
“最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中车电动、北汽两家整车企业。”株洲市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专员唐磊介绍,10余年来,该区聚焦优势企业产业,不断强链延链,推动主链向周边扩散、裂变。目前,株洲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仅规模以上企业就达41家,去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从无到有,只是株洲高新区精工细铸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株洲高新区聚焦优势产业企业,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服务链”,推进企业孵化和行业扩散裂变,做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株洲高新区先后确定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12个产业建链构链。成立专门工作组,在产业链布局、招商、落地、解忧等方面全面发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和稳定。
上下努力,硕果满枝。
目前,株洲高新区不只是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两大世界级传统产业做优优势,还在新产业链打造上全面开花。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上下游220余家企业,形成涵盖设计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聚集以时代电气、湖南长城计算机、麦格米特、宏达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链上企业400余家。去年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16.7%。
应急安全产业链完成项目引进和策划13个,其中规上企业2家、重点项目5个、科技创新项目2个、产品创新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高歌猛进,重塑了“新区”产业格局。目前,株洲高新区形成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型显示器件等新兴优势产业为支撑的“3+5”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动能澎湃,发展稳中向好。到“十三五”末,株洲高新区营业收入、技工贸总收入、GDP分别达到2698亿元、2610亿元、917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2%、10.5%、7.2%。
洼地效应更加明显。今年一季度,株洲高新区招商引资力破“后疫情时代”对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累计新签项目17个。其中产业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
汗水播种现在,创新引领未来。
在推动中部崛起、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株洲高新区突出“聚焦”、持续“裂变”、不断“创新”、加速“升级”、塑造“品牌”,不断推动产业传承和创新。
奋楫扬帆正当时。乘风破浪,逐梦深蓝,新区崭新的未来已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