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基于网络非接触式的新型消费模式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国家发改委等28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围绕推动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强化新型消费发展要素保障、改善新型消费营商环境等四方面提出24项政策措施,成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的政策制度保障。
如何培育引领新型消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邓子纲
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下,我国以移动互联网、5G商业应用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湖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新型消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新型消费正日益成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当前,应进一步突破供应链领域和信息应用领域“卡脖子”问题,更加注重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有机结合,确保新兴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我省加快培育和引领新型消费、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运用数字技术打通“堵点”“卡点”
新型消费之“新”,既表现在消费供给的线上化和消费服务的专业化、智慧化,也表现在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和虚拟化,这些都离不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推动新型消费,必须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大、中、小企业应实现运用数字技术的融通发展,其中龙头企业应发挥数字平台的引导作用、数字化转型的领头雁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加快5G商用部署,实现全省5G大范围连续覆盖,建成一批规模以上数据中心,推动重要交通节点、产业园区、应用场景加快完善数字化生产流通体系,促进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商用;支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湘设立分院、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在长沙设立分中心,支持我省在特定领域开展央地数据合作,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化数据平台对接;鼓励金融机构推进智能快件箱等终端建设,加快乡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
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也带旺了“网红”“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但决定消费行稳走远的是产业的品质与服务。
为此,我省应促进传统消费数字赋能,加快医疗、教育、康养、家政、体育等社会服务和传统服务的在线对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比如开发共享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支持长沙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加快实现远程医疗全省覆盖,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应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智慧消费、生态消费、共享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应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鼓励企业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支持长沙市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长沙市、张家界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补齐制约新型消费发展的短板弱项
一方面,契合新型消费“在线”发展规律,通过加快“新基建”打通投资供给与新型消费需求之间的通道。应加强新设施新设备的生产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5G工业无线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应用;推进网络建设、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数据作为新型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加快数据公开共享,有效赋能消费升级,为壮大新型消费提供持久动力。
另一方面,完善新型消费相关法规制度和引导政策,系统性优化发展环境,为新型消费创造有序发展的外部环境。按照市场化方式支持新型消费发展,鼓励各地设立新型消费相关专项资金与产业基金;鼓励银行等各类型支付清算服务主体降低手续费用,降低商家、消费者支付成本;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高效匹配新型消费人力资源。
优化维权机制,提振消费信心
新型消费往往涉及私人信息、移动支付、数据共享等资讯,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更是深深伤害了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新型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只有强化新型消费维权机制,才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充分释放新型消费中的“新”优势。
为此,应在重点商品和服务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消费调查、消费统计等活动,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积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行为标准,比如网红带货规范、互联网医疗标准、线上教育规范等,让新型消费以及环绕新型消费的市场关系纳入制度规范之内;加强新型消费维权领域理论研究,建立跨行业、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重点推动在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主管部门、社会组织、运营平台应加强对新型消费市场行为的监督,打造与新型消费信用直接挂钩的综合评价机制;完善互联网、短消息等投诉受理功能,推行统一指挥、快速处置、应急通报。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