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利飞
对上市公司来说,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是一年发展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大会上,董监高成员与投资者面对面,或琴瑟和鸣、或犀利提问,公司以前怎么样、未来又将如何走,都呈现得清晰明了。
当然,年度股东大会现场,有的公司门前冷落,有的公司宾客满堂;有的公司交流时噤若寒蝉,有的公司能够畅所欲言。作为A股的“白马股”“价值投资股”,爱尔眼科的市场关注度,从年度股东大会上的“爆棚”,可见一斑。
2021年5月14日,爱尔眼科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在与投资者两个多小时还远远不够的交流中,爱尔眼科的高管们有问必答,从抒发情怀、畅言梦想,到解读财务、回应热点,公司的内在发展动力与底层逻辑,尽显其中。
格 调
“每次股东会都是爱尔的家人会”
5月中旬,正是上市公司密集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时。一般而言,企业召开股东会,只要在公司找一间会议室即可。所以,如果有公司需要专门找一家酒店预订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大会议室,必然不一般。
5月14日,长沙虽是初夏,但街头户外已是热浪袭人。爱尔眼科年度股东大会现场——芙蓉中路金源阳光酒店五楼大会议室内,与这个城市的天气一样,热烈奔放。
笔者略数一下,现场参会的投资者超过200人;再随机一问,有来自北京上海的,也有来自广州深圳的。仔细一看,与会者们互相寒暄的不少,但交流内容并不多,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无论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此时此刻、此景此地,五湖四海、千里之行,只为爱尔。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说:“爱尔股东会就是爱尔家人会。”股东大会,就是家人们一起商量最大的事儿。
会议议程中,审议议案是规定动作,管理层交流环节才是“重头戏”。爱尔眼科总裁李力笑言:“请直来直去,多敏感的问题都能提!”
还真就有人提了“敏感”问题:“公司从舆情事件中学会了什么?”
与爱尔的股东们开会,不需要再重复解释前期遭遇的舆情,公司和医院已就此发布多次声明。陈邦坦承:这对爱尔的声誉有一定的局部影响,对整个集团上下触动也很大。
他认为,这暴露出沟通和服务的问题,爱尔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各个部门都有一定可以优化的空间,但爱尔创建18年来,从高速发展转型至高质量发展,已经在实施一系列的提升措施,比如成立患者服务部、患者服务岗位,这次事件对爱尔的发展和百年爱尔的建立,不是坏事情。
从下午2时到5时,爱尔眼科的股东大会持续三个小时未间断,从总体战略目标到具体的经营策略,从医疗质量控制到和谐的医患关系,管理层有问必答、言无不尽。
高管坦承相待,对待投资者确实像对待家人一般,以至于有人在现场询问:“爱尔是否能够给股东家属(就诊或手术)优惠?”
对此,爱尔眼科总裁李力调侃陈邦:“要不然大股东拿出一笔专项的钱,给股东优惠?”
话毕,台下一阵笑声和掌声。
会后,爱尔在酒店摆了十几桌宴请投资者,热闹氛围像过年聚餐团拜。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说:“每次年度股东大会,都是投资者的嘉年华。”以此看来,确实有点这个味道。
格 局
“让所有人,不论贫穷富有,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2020年,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爱尔眼科仍交出了一份亮丽的业绩答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12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净利润为18.77亿元,同比增长31.16%;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11亿元,同比大增113.90%;实现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711.29%。
“对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非常满意。”陈邦在股东大会上特别指出,若非基于谨慎原则,作了部分海外子公司的商誉减值,以及累计逾3亿元的捐赠和扶贫,业绩数据会更好一些。
爱尔高层丝毫不隐藏对公司同仁们努力和用心的赞赏。毕竟,2020年一季度全国各地的医院收入是微乎其微的,今年一季度河北省、东三省等地区亦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对业绩虽然满意,但陈邦对爱尔眼科过去18年的发展,只给70分,他希望通过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能将分数提升至80分。“这个分数不是打给收入和利润的,而是包含了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科学与公益等方面,是一个针对全面发展的分数。”
很明显,陈邦对眼科事业是极具“野心”的。
“构建百年爱尔。”
“让所有人,不论贫穷富有,都能实现眼健康。”
“爱尔不是为了做眼科而做眼科,为了做医疗而做医疗,而是因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老百姓需要。”
……
有愿景、有理想、有战略,陈邦在大会上回答问题时,类似的词句不断出现。
这不仅仅是喊口号,爱尔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比如未来十年,爱尔的方向和目标就很明确。
在广度上,把网络布局到国内广大的城乡县域,借助数字化、AI等新技术来打造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眼健康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
在高度上,努力打造8-9家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眼科医学中心,每家省会城市医院要达到当地一流水平,地级市医院要在当地全面领先,提高中国整体眼科医疗能力。
在深度上,通过全球化布局,与全球最好的人才和机构合作,实现医疗、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协同发展,推动人类的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发展进步,展现中国力量。
目前,爱尔年收入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市值最高时一度超过了3600亿元。“高估值”成为了部分投资者目前最大的困惑。
当然,爱尔是有自信的。陈邦说:“爱尔自上市以来就从来没有低估值过,尽管现在市值已经不低了,但只要需求在,爱尔就会不断增长,时间会消化现在的高估值。”
格 物
“要相信现在不可能的事情未来有可能会实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一个词叫“格物致知”:通过不断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获得智慧与感悟。
18年来,爱尔眼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市场给予它很多角色定位,它又是如何遵循规律又突破常规、演绎好各种角色的呢?
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爱尔眼科有着自己的市值管理观。
“爱尔一直认为99.99%的管理是以价值创造为主,为投资者、社会、患者创造价值。”在吴士君看来,市值管理显然不是暗箱勾兑,更不是违规操作,而是做好公司经营的同时,保持和投资者的密切沟通。
作为一家医疗服务机构,爱尔深知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脚踏实地的看好每一个病人、服务好每一个患者。
陈邦在股东大会上介绍,如果加上并购基金旗下的医院,爱尔集团年门诊量超过1000万人,年手术超过100万台,万分之一患者的不满意,也是很大的群体。“对爱尔来说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对个体就是100%。”
同时,爱尔管理层的认知十分理性,坦言任何医疗机构,医疗差错不可能完全避免,加之民众对健康医疗知识的了解目前还比较有限,所以一方面需要管好医疗安全网,另一方面要做好医疗科普。
爱尔眼科立志成为全球最好的眼科医疗机构,却不仅仅满足于只做一家眼科医院,所以公司在临床、学术、科研、科研转化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做前沿技术的跟踪与研究,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医院只是一个载体。”陈邦举例说,当前全世界解决白内障一定要通过手术,但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方法?即便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研究出来,但就有爱尔人在研究这个。
“要相信现在不可能的事情未来有可能会实现!”陈邦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