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唐春晖 邱鹏
5月9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蒸水河畔的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余家组,瞻仰我党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革命烈士、早期学运工运领袖和农运先驱夏明翰的故居——合家堂。
夏明翰故居背倚卫冲山,东邻狮子山、金鸡岭,隔水塘、田垅与一字峰相望。四周青山如黛,塘水清澈,绿树葱茏,香樟如盖,花香鸟语,优雅恬静,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
走进夏明翰生平事迹陈列馆的前厅,青松翠柏中伫立着夏明翰半身铜像。
“夏明翰出生在桂花飘香的季节,爷爷夏时济为孙子起名‘桂根’,意谓‘他日荣华富贵,盖源出于桂树根耶!’”今年70岁的夏忠云是夏明翰烈士的侄孙,说起叔爷爷的往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夏明翰本来可以过着安逸的富家生活,他却追求进步,探寻真理,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滚滚洪流,直至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在毛泽东、何叔衡的教育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跟随老人的讲述,记者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夏明翰正在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就读。为了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夏明翰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他们清查日货,举行“焚烧日货大会”。
祖父夏时济,清朝进士,曾高居二品大员,年老后也居住在衡阳城区。日货被焚烧的资本家,因无法寻找夏明翰索赔,便找到其祖父,要求赔偿。
夏明翰曾是祖父最宠爱的孙儿,被寄予金榜题名、光耀门楣的厚望。面对资本家的逼迫,祖父便安排夏明翰的哥哥谎称“母亲生病”,要夏明翰回老家探望。
夏明翰自小十分孝顺,听到消息后就赶回老家。刚进家门就被抓住关进黑屋。同时,信使赶去衡阳请祖父回家执行家规。
母亲陈云凤出身于书香门第,博学多才、思想开明,向来支持夏明翰三兄弟干革命。陈云凤也深知家规的残酷:在外犯下大事的子弟,会被用笼子装着沉塘!
陈云凤吩咐和夏明翰一起干革命的两个弟弟,用柴刀砍掉窗棂,把夏明翰救了出来,并让他们赶在祖父到家前离开。
走出家门,三兄弟看到了门口茂盛的桂花树。这棵桂花树是祖父早年种下的,一直被看作是家族兴旺的吉祥物,夏明翰的小名“桂根”,也是由此而来。
三兄弟为了表示与封建家族决裂的决心,便用柴刀砍倒了这棵桂花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因为信念坚定,夏明翰对待革命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夏忠云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夏明翰满腔热情,哪里需要奔向哪。他先后担任中共长沙地方执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等职,积极领导并推动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在《夏明翰传》中,谢觉哉曾这样回忆:“什么地方需要人,他就到什么地方去。那时湖南党员少,工作多,工作来了谁适合就调谁去。1920年到1924年间,明翰同志参加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到处一片腥风血雨。夏明翰没有被反动派的汹汹气势所吓倒,他接受组织派遣,毅然回到形势极其险恶的湖南,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任平、浏特委书记,参与秋收起义,领导发动平江、浏阳农民暴动,有力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初,湖北省委遭受严重破坏,夏明翰临危受命,担任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不管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志坚如铁,宁折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审判官假惺惺地劝他不要固执,要他为年轻的自己、年迈的老母、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三思。夏明翰放声大笑,回答说:“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了。”
就义前,夏明翰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牺牲时年仅28岁,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的光辉形象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党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