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奏凯脱贫攻坚 再唱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国家开发银行助力革命老区“焕新颜”

  武陵山片区的马安高速公路项目。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旅游基础设施。

  茶陵县生猪养殖产业扶贫项目。

  汉寿县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

  武冈市易地扶贫搬迁。

  汝城县沙洲村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项目。

  (本版图片均由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提供)

  刘 震 贺依婷 陈淦璋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省域内共有革命老区县(区、管理区)110个,老区和老区人民为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历史功勋。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前,省内51个贫困县(市)区均为革命老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湖南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关键作用,将融资融智优势与革命老区发展实际相结合,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积极支持贫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国开行湖南分行累计向省内革命老区发放贷款1670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贷款余额1650亿元,实现老区贷款全覆盖。其中重点支持与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度重合的湘赣边、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国开行湖南分行以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对湘赣边区相关市州发放贷款542亿元,余额515亿元,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发放贷款599亿元,余额318亿元,推动革命老区破五“老”、立五“新”,助力老区焕新颜、开新花、展新风。

  坚持融智融制 破除“老思想”,注入“新头脑”

  在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践中,国开行湖南分行明确了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企业)、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思路方法,着力加强机制建设,切实筑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基础。

  为贫困地区提供融智服务,充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这是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国开行湖南分行充分发挥在专家、行业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开发性金融规划先行作用,围绕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编制《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省大湘西地区脱贫攻坚规划咨询报告》《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省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融资研究》《通道县乡村振兴融资规划》等7部融资规划,为革命老区量身打造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方案,绘制全方位发展蓝图。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开行湖南分行不断加强“融制”建设,成立扶贫金融事业分部,在加强自身机制建设的同时,湖南分行也把搭建银政合作机制作为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与各市州政府联合成立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办公室、重大项目投融资中心等长效合作机构机制,加强老区扶贫业务统筹协调和项目推进,凝聚共同推动脱贫攻坚的合力。

  为解决革命老区金融人才不足的问题,国开行湖南分行与湘西自治州、平江县、花垣县等市县签订合作协议12份,选派综合素质好、责任意识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业务骨干专职开展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员13人次提供“贴身”服务,接收市县跟班学习干部30余人次,在扶贫项目策划、组织推动、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同时通过邀请参训、联合调训、上门送训30余次,向地方干部“浇灌”和主要领导“滴灌”金融理念模式。

  发展基础设施 改变“老面貌”,换上“新衣裳”

  基础设施落后,是阻碍革命老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开行湖南分行紧紧抓住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利用自身大额、中长期资金优势,加快补齐老区基础设施短板。“十三五”期间在交通领域向老区投放825亿元,持续推动武陵山、罗霄山等连片特区铁路、高速、机场等综合交通体系互联互通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参与全省龙永、永吉、醴娄等90%以上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承担沪昆、张吉怀、黔张常等省内全部铁路项目融资,织密交通网,为革命老区振兴架起致富路。

  为夯实涉农基础设施,国开行湖南分行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等创新性举措,累计发放贷款173亿元,集中解决村级道路硬化、农村危旧房改造、校安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景象成了过去式,生活条件改善了,老区人民脱贫的干劲上来了。

  县域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国开行湖南分行整体推进县域补短板,推出“一片(片区)一园(园区)一院(医院)一校(职校)一库(冷链冷库)一厂(污水垃圾)一场(停车场)一林(储备林)”自选套餐,结合各县需求开出定制化“良方”,大力提升老区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

  夯实产业根基 升级“老引擎”,激发“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国开行湖南分行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发力,着力增强革命老区产业“造血”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向革命老区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79亿元,以产业促老区发展,实现高质量脱贫。

  围绕省政府“135工程”,国开行湖南分行创造性地将园区建设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融资平台转型相结合、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一县一策”、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园区标准厂房约500万平方米。通过重点支持唐人神、步步高、佳惠等省内农业龙头企业,转贷款普惠上下游小微企业,打通生猪虾稻种植、油茶蔬果种植、商贸物流特色产业链,推动龙头企业与革命老区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老区百姓更加便利地共享发展成果。

  用好革命老区鲜红底色,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自然、民族三种资源,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助力革命老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激发“新动能”。通道侗族自治县是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通道会议”及“通道转兵”所在地,也是深度贫困县。“十三五”期间湖南分行累计发放贷款2.6亿元支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侗苗风情”精品线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为县溪红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授信2.1亿元,助力通道打造国内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通道文旅产业的发展,只是湖南分行支持革命老区文旅产业振兴的一张剪影,“十三五”期间,在该领域湖南分行累计发放43.7亿元贷款,支持了汝城温泉小镇、张家界武陵源、凤凰古城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服务社会民生 告别“老环境”,助力“新生活”

  为切实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国开行湖南分行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老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面对部分革命老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役。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行整体授信的金融机构,国开行“十三五”期间向革命老区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74亿元,为老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了让老区人民住的更加舒心,国开行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贷款43亿元,努力推进革命老区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发放民生领域贷款83亿元,建设近万个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文体设施、农业服务、医疗卫生“五位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覆盖老区绝大部分区县。建成的村级服务平台已成为老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汝城县沙洲村便民服务中心时也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外,创新运用“三统筹”、PPP、融资租赁等模式推动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护理机构建设,发放63亿元支持革命老区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让更多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扶贫必先扶智。国开行湖南分行坚持“应贷尽贷”原则,推动各个革命老区市县建立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发放全省95%以上的助学贷款,阻断革命老区贫困代际传递。同时大力支持老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设施建设,累计发放26亿元支持武冈市思源小学、隆回县职校、涟源龙湖学校、宜章县矿务局中学、安仁县中学等17所高中和职业院校进行搬迁提质改造,为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用教育的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积极创新模式 摆脱“老套路”,探索“新路子”

  国开行湖南分行聚焦市场化融资,探索创新土地综治、污水垃圾、园区建设、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等各领域15种模式,在不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的情况下以项目推动融资平台整合转型。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不同地区实际特点和资金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一地一策”项目包装,高效推动项目落地。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国开行湖南分行将紧紧围绕“两个更好、四个着力”的总体思路,继续着力巩固拓展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提升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共同开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局面,让革命老区从光荣的历史走来,朝幸福的未来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