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时事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沿着高速看湖南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5月02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水青山换新颜
——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党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育才

  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栋栋整洁的小楼错落有致,一片片绿色的产业基地映入眼帘……暮春时节,走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记者发现,旅游扶贫已让曾经的贫困乡村实现华丽蜕变。

  4月30日,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协合乡党委被授予“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绿水青山,发展旅游产业

  5月1日,在协合乡杨家坪村村道上、田垄间,游人络绎不绝。大家沉醉于山水相融的田园风光,不时来个惬意的深呼吸。  

  “村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说起村里变化,杨家坪村回乡创业的刘天文高兴地说。  

  2017年,在外从事旅游工作的刘天文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农家乐能开起来,主要是因为村里游客多了。”刘天文说,农家乐年营业额近100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协合乡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探索推行“旅游+扶贫”模式,成为乡村旅游的“宠儿”。  

  “前往村里的车辆络绎不绝,高端民宿一床难求。”协合乡龙尾巴村党支部书记邓青松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龙尾巴村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打造了梓山漫居、璞舍等高端民宿,并按照“干净、整齐、美化”要求,清理白色垃圾、规范杂物堆放,搞好室内整洁、庭院美化,2019年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协合乡,受益于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当老板,开农家乐、办民宿、卖农产品,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乡共有22家高端民宿客栈、床位427个,直接、间接吸纳就业近4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80余人,年增收400余万元。

  产业扶贫,带动持续增收

  4月30日,记者来到协合乡插旗峪百丈峡茶园。明媚阳光下,翠绿的茶垄随着地势起伏连绵,生机盎然。茶园中,52岁的脱贫户鲁春英忙着采茶。“土地流转、茶园入股和采茶务工,每天收入100多元。”说起茶园带来的变化,鲁春英喜笑颜开。    

  针对产业扶贫实际情况,协合乡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负责人和培育本地带头人,带领贫困村民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创立扶贫车间。全乡发展种植业基地20个,种植菜葛1800多亩、茶叶1600多亩、蔬菜水果800多亩,6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各达20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6000元,探索出一条稳定的产业脱贫路。

  “一握阿妹手,永远是朋友”。这是协合乡菜葛生产基地广告牌上的10个大字。这里的“阿妹”,指的是进行葛根深加工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张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

  “基地就在家门口,赚钱不用出远门。”公司负责人王作军介绍,2014年以来,公司以村企共建、产业帮扶、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安排就业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 

  协合村47岁的脱贫户孙泽银,40多岁娶了个智力残疾的老婆,生下儿子后不会照顾。王作军在村里修建工厂时,征用了孙泽银家的地,除了支付他一部分土地款用于修建房屋外,还留下8万元放在公司里“生崽”,每年分红9600元。如今,孙泽银一边在家照顾儿子一边在基地务工,每月能赚3000多元。   

  脱贫攻坚以来,湘阿妹公司在协合乡流转土地180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950亩,为贫困户每年提供土地租金收入47.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个,每年产业分红94万元,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协合乡党委书记李少军表示,将以这次获奖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乡村美起来、民风淳起来、群众富起来”,打造“美丽协合”乡村振兴新样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