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佳俊
【铭刻】
设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是湖南迎接沿海改革开放“浪潮”的一个大动作。从站在岸上的“听潮者”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全省思想不断解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追寻】
“针对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就带队前往广东做过调查。”4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93岁高龄的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萍仍然思路清晰,语言之中尽显自豪之情。
上个世纪80年代,沿海改革开放的“浪潮”激荡澎湃,给湖南带来猛烈冲击。
由于广东大量兴办工厂,大批湖南人南下务工。据统计,在深圳务工的湖南人最多时达到了400万人。同时,大量农产品流向广东,出现了“湖南的工资、广东的物价”的矛盾现象。
1987年底,国务院决定广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再次给湖南带来巨大震动。
广东成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会给湖南带来什么影响?湖南如何应对新变化?
1987年12月21日,时任省长熊清泉找到张萍,让他立即抽调精干小组前往广东调查研究。
1988年元旦假期刚过,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率队深入郴州、零陵地区(现永州市)和广东韶关地区进行了近半个月的调研。
经过实地调研,两支调查队伍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湖南也要搞改革开放试验区!
1988年4月,省委、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速湖南开放开发的请示》,提出“将郴州、零陵地区和衡阳市作为由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的过渡试验区,实行一些过渡政策和灵活措施。”
“湖南处于内陆的前沿、沿海的后方,是一个过渡地带,而湘南又处于湖南的前沿。创办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总的来说,就是建立一个双向开放、双向衔接的过渡市场体系。”张萍向记者解释过渡试验区设立的意义。
5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正式成立。
经过研究,省委、省政府决定给予湘南3地市9个方面的42条政策,要求他们“改革探索在全省先行一步”。
这9个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恢复郴州、零陵地区一级财政,省对衡阳市和郴州、零陵实行定额补贴包干的财政体制;实行外贸出口切块包干;实行粮油购、销、调拨和财务包干;烤烟生产和经营,在基数内确保上交,基数外,放开价格,煤炭实行调拨包干,上调基数一定三年不变;扩大税收调节权;扩大贷款审批权;行使省级物价管理权;下放企业工资总额调控权和自然减员指标管理使用权;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综合平衡的前提下,行使省级技术改造审批权。这些优惠政策的主旨,是在当时全省还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的情况下,给湘南三地市一部分相当于省一级的权力,允许实行一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策。
随后,三地积极发动群众投身试验区的建设。郴州市在城前岭一带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00多家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投资办厂事宜;在全省最先废除对居民粮食、食油、煤炭计划供应,实行以市场价敞开销售;最先实行汽车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收管包干,加快境内公路建设,在汝城县城关镇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验。零陵地区也建立了江永县桃川洞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冷水滩凤凰园经济开发区。
1988年,省委、省政府将怀化地区作为山区开放开发试验区上报国务院。同年,全省第一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湖南改革开放逐步推向深入。
【感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要求湖南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这既是在新征程中赋予湖南的新使命,也是对我省过去改革开放事业的一种肯定。我们应乘势而上,蹄疾步稳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