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张秀玲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千年瑶寨桐冲口村美得像一幅画。3月初,该村恢复旅游接待,一到周末,游客纷至沓来。
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郑艳琼站在村口做向导。隔着绿丝绸一般的麻江河眺望村子,古色古香的风雨桥、瑶韵广场倒映水中,30栋白色的民宿吊脚楼挂在山腰,绿树环绕,美轮美奂。桐冲口村,已褪去贫穷落后的旧貌。
“全村耕地一年生产的粮食只够吃3个月,剩下9个月要买米度日。”郑艳琼介绍,从前167户617名村民散居瑶山深处,以伐木为生,有的到山上打野鸡、挖药材补贴家用。贫穷,是家乡桐冲口村留给她最深的印象。
郑艳琼是一位瑶家女儿,曾在县文广新局任纪检组长。2015年,村民联名请她回来建设家乡,郑艳琼毅然申请回村扶贫,一干就是6年。除了回县里开会和外出跑项目,郑艳琼天天泡在村里。父亲在广西南宁住院治疗,她也无暇照顾。
郑艳琼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将村里的深厚瑶文化应用到产业规划中。她还用夫妻俩的工资抵押贷款50万元、借款10万元,作为旅游扶贫的启动资金。经过努力,盘王大歌、原生态长鼓舞、瑶家敬酒歌等民俗文化焕发生机。桐冲口村成为国家3A级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
郑琼是村醉喜多艺术团团长,这几天游客多,她要组织村民排练瑶族歌舞,自家民宿天天客满,家酿米酒供不应求,她有点忙不过来了。“过去唱歌跳舞,是自娱自乐,排解愁闷。现在游客很喜欢我们的瑶族歌舞,大家表演节目能赚钱,还弘扬了瑶族文化,很自豪。”她说。
今年春节,郑艳琼跟家人吃了一顿久违的年夜饭。驻村扶贫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回县城的家里过年。到了农历正月初三,郑艳琼坐不住了,又赶回村里。
去年,桐冲口村旅游收入达到1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