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地处湘南边陲的宜章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也是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8年来,该县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家门口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等,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74户贫困户75382人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达98.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通讯员 吕继勇 唐琦南
谷雨时节,宜章县农业产业园脐橙种植基地,一棵棵郁郁葱葱的脐橙树在山间蔓延,村民整地、施肥,忙个不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宜章县迎春镇顺意玩具厂的产业扶贫车间里,程广辉在忙着为玩具配色、调色。虽然早已脱了贫,但他干活的劲头一点没有减:“还得加油干,更好的日子在后头呢。”
宜章这片红色土地上,一张张幸福笑脸不断呈现,汇成精彩脱贫故事。
截至2020年,宜章县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74户贫困户75382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达98.16%。
2019年3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宜章县脱贫摘帽。同年,宜章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宜章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1.尽锐出战,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种地为肚圆,养猪为过年,种菜只为换点油盐钱。”曾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说,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工作,如果不能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怎么对得起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2014年,宜章县建档立卡、录入信息,精准识别出贫困村80个、20274户贫困户75382人。
随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实现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教育、交通等行业扶贫方案“1+N”,以及《宜章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
19个乡镇、22个行业扶贫单位明确58名扶贫专职领导、140名乡镇扶贫专干,县、乡、村签订责任状,216支帮扶工作队奔赴脱贫一线,237名优秀干部到各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1+4”工作站,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建立党群连心站,并将好人工作站、金融扶贫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融合在一起,调动各方力量服务群众,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
2018年10月21日23时许,瑶岗仙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肖志勇忙完工作回到家中,突感身体不适,不幸去世,年仅40岁。
工作中,肖志勇圆了脱贫户一个又一个新房梦,但是直到他去世,村民们才知道,肖志勇70多岁的父母,居住条件还比不上一些脱贫户。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正是因为有肖志勇这样一批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村民们奔小康的步伐才迈得更稳、更坚实。
2.发展产业,探索脱贫致富新门路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基。
杨梅山镇鸡公坦村村民杨名高,一个人既要拉扯儿子,还要照顾长期患病的父母,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在外打工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女孩看到我家房子破旧不堪,扭头就走了。”杨名高说,此时他铁了心要脱贫,“这贫困户的帽子,我再也不想戴了。”
2015年,杨名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了5万元,买来5头黄牛,发展肉牛养殖,并积极参加养殖培训,掌握养殖技术。
大牛生小牛,不到3年,杨名高的黄牛从5头变成了23头。同时,他还种了5亩红薯、玉米、水稻,年收入达到5万元。
“去年还清了建房借的钱,今年还有了存款,日子越过越红火。”灿烂的笑容在杨名高的脸上舒展开来。
用活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围绕产业精准发力,是宜章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2015年,宜章县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将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宜章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88亿元,贫困户获得率达64.5%。
县里还通过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为贫困户实施全程保姆式服务。目前,全县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自主创业或抱团发展的脱贫户达6222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龙头”带着干,产业扶贫更稳当。
在天塘镇和宜红茶基地,连片开发的3000亩茶园新叶萌发,绿意盎然。
基地老板名叫刘东亮,广东人,2014年来到宜章成立和宜农业公司,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采取股份分红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目前,公司联结带动贫困户5710人,其中委托帮扶脱贫2810人。
近年来,宜章县依托脐橙、茶叶、烤烟、油茶等优势产业,遴选112家优质带贫主体和46个重点扶贫产业,与2万余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累计带动贫困户增收1.63亿元。
3.兜底保障,精准识别实现应保尽保
为防止返贫,宜章县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家门口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就业有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易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一网汇集”,求职用工“一键匹配”,走访帮扶“一线跟踪”;在乡镇、村建立扶贫车间,引导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统筹安排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县33222名贫困劳动力已就业31486人,就业率94.77%。
看病不再难。对县域内个人实际住院报销比例未达85%的贫困患者,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兜底保障;搭建“一站式”结算平台,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及住院报账扶贫政策补贴明细单,实现健康扶贫“一揽子政策保障、一张卡看病就医、一站式即时结算、一张单明示待遇”。积极推进“扶贫特惠保”,累计交保费964万元。
上学不犯愁。全县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和普高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辅费、教材费,还发放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补助1.2亿元,惠及学生22.67万人次;落实高中、中职贫困学生教育资助5216.85万元,惠及学生51779人次。
住上安全房。完成6个集中安置点及分散安置点建设,搬迁1299户4740人,安排后续帮扶资金574.41万元。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596户,其中贫困户7210户、非贫困户11386户。
宜章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开展脱贫创新实践。成立于2016年的宜章县好人协会,现设乡镇、企业、学校、医院等分会30个,村级好人工作站460个,发展各行各业会员4.6万多人。
近年来,好人协会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引导近10万人积极开展助学、访贫、解困活动,累计捐助贫困学生680人次,发起大病救助众筹6900多人次,成为脱贫攻坚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