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汝城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起抓,产业和就业一起抓,扶志和扶智一起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起抓,脱贫工作和群众工作一起抓,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卓有成效的决战决胜之路。全县80个贫困村出列,19751户贫困户62932人脱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通讯员 朱光远 邓生祥
地处罗霄山脉和五岭山脉交会处的汝城县,作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80多年前,红军长征在这里过境西进,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长征精神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汝城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卓有成效的决战决胜之路。全县80个贫困村出列,全县19751户贫困户62932人脱贫。
2019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汝城县脱贫摘帽。汝城县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其光伏扶贫、产业扶贫被列入全国扶贫典型案例。
尽锐出战,战场淬炼党性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全县上下要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建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新汝城!”从2014年起,精准扶贫的嘹亮号角吹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汝城县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展开。
脱贫任务优先安排、脱贫工作优先调度、脱贫问题优先解决,汝城县万事以脱贫为重。五级书记抓扶贫,八级责任人齐上阵,全县8000多名党员干部进驻217个村帮扶,以村为家。从机关干部近两年下乡次数比参加工作历年总数还要多,到乡村干部风吹日晒磨破鞋底,大家虽苦犹乐。“参战扶贫,推动了作风转变,淬炼了党性,价值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一位扶贫干部说。
2018年以来,汝城县提拔重用、交流调整扶贫干部76人,选树先进典型86名,查处负面典型20名,约谈15个单位36人次;2019年,召回调换工作队员60人,切实将最精锐的党员干部派到扶贫一线。表彰奖励、提拔重用、追责问责各一批,为“赛场选马”树立鲜明导向,点燃烧旺党员干部干事热情。
土桥镇东坳村支书李九斤曾是当地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年薪40万元。2017年当选为东坳村支书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脱贫工作中。在他妻子身患癌症动手术时,他都无暇陪护。“守初心就不能算经济账。村民信任我,我就要把工作做好,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滚石上山,以生命赴使命。徐立雄、何柏良、卢有春、李建明、何永春等扶贫干部先后倒在了扶贫路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生命。
激活动能,产业富了口袋
泉水镇星村村何造田,早年间外出打工右手被炸断,成了残疾人,创业就业困难重重。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工作队和帮扶人及时出现:“别担心,我们到你家蹲点,没把你扶起来绝不收兵。”
随着一项项政策落实、一次次培训指导、一笔笔信贷资金到位,2019年,何造田承包稻田130多亩,养鱼20多亩,养殖鸡鸭鹅8000羽,每年收入超50万元,成为当地致富能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汝城县因地制宜,集中优势资源建立职教中心,开展培训4.8万人次。480多名产业技术员和每村一二名科技特派员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项目基地、猪舍牛棚。
扶贫期间,汝城出台奖励扶持办法,投入3.26亿元扶产业、9750万元作奖补、每年330万购农保,对贫困户6大类19项以奖代补、应奖尽奖。投放3.9亿元信贷资金,扶强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0942户贫困户因及时得到扶持,转为产业农民。
“产业为王”大会战激战正酣,催生“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水果、辣椒、中药材、生姜、南竹、茶叶等10个优势产业燎原沃野。
为打造“产供销”全链条,汝城实施“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把传统优势产品嫁接到龙头企业,落实选种育苗、种植管理等各项保障,让“藤蔓上的枝叶”互为支撑,抱团发展。
立足解决“不愁销”,县里在县城和长沙建成2个高标准消费扶贫专馆,在本地商超开设9个扶贫专区、10个扶贫专柜,干部职工30%工会福利注入到消费扶贫。举办柰李节、生姜节、辣椒节等节会,促销当季农产品。积极参展参会,组织直播带货,农货出山,飞往全国。
汝城辣椒摘下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汝城朝天椒获评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
筑牢基石,擦亮小康底色
走进汝城县土桥镇足田村,延伸至各家各户的水泥路宽阔平坦,新建的文化广场功能完善。
“这样的场景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人居环境变美了,村民生活舒畅了。”提起村里的变化,土桥镇足田村支书陈忠粮感慨万千。
足田之变正是汝城蝶变的缩影。围绕脱贫硬件指标,汝城县累计投入27.42亿元,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讯、房改造“五个全覆盖”和城乡公交、供水“两个一体化”。建设农村公路1632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660个,新建及改(扩)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217个。
让广大群众过上幸福日子,有学可上、有病能医是必备条件。
三合瑶族村位于文明瑶族乡大山深处,令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海波最难忘的是刚入村摸底填表格时的情景。当时他递上笔后,却有一半左右的村民露出憨厚笑脸,不好意思地说:“李队长,我……不会写字。”
难过之后是力治“痼疾”。如今,从小学到大学,只要获得校级以上荣誉证书或奖状,村里就按每张奖状100元予以奖励。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奖金达到2000元至4000元。成年人获得驾照、挖机、厨师等技能证书,每个也有1000元奖励。
2014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10.94亿元,推进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扩容。在资助工程上,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补助近2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40780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或因学返贫控制为零,汝城获评“全省教育强县”。
同时,汝城县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59715人次、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60970人次。财政补贴资金5335.8万元,为267144人次贫困群众参加医保,出资1547.81万元购买扶贫特惠保257969人次。贫困人口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率均达100%。
“多亏了政策好,报账比例高、结算很方便,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35岁的土桥镇居民李玲华身患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从发病至今,享受医疗扶贫6重保障,45万元医疗费,她自己只出了6.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