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年来,祁东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建立稳健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拓展稳定的增收渠道,织牢密实的民生网底,改善基层的发展条件,描绘暖民的幸福底色。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曾爱军 周卒子 陈建设
祁东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地带,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2012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是衡阳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
“8年来,祁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决战决胜。”祁东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县委、县政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8年4月,祁东获省政府批复脱贫摘帽,5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至去年底,现行标准下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修通致富路,引来幸福泉
“去年,我家种植的50多亩油茶林获得了丰收。”4月16日,记者来到步云桥镇拔茅冲片区秋山村,一辆衡阳牌照的货车停靠在油茶种植大户蒋春和的榨油坊门前,他忙着和几位员工把成品茶油装载上车。“搭帮脱贫攻坚,修通了到村组的公路。路通了,山里产的农副产品运到山外就方便了。”蒋春和说。
“拔茅冲是祁东县最偏远最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山区,有7个村2万村民。”祁东县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龙新林说,群众的梦想,就是盼着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
2017年3月,县财政挤出资金给予大力支持。经两年艰辛努力,县道步郭线(步云桥至郭家嘴)建成通车。在此期间,拔茅冲片区还修建2条乡道、7条村道、85条组道,圆了山区群众的“通车梦”。
至去年12月,祁东县共实施自然村通村通组公路、窄路加宽等道路建设项目3542个。其中,新修道路1219公里,贫困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全部达标,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
“山里的自来水真甜呀!”离开秋山村后,记者驱车沿着蜿蜒山路,来到被称为“祁东西伯利亚”的凤歧坪乡嘉达村,村民罗远芳拧开水龙头告诉记者,3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现在,自来水管通到了家家户户,水龙头安装在灶台上,打开龙头就能洗菜做饭。
凤歧坪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区,全乡严重缺水。过去,村民吃水要到1公里远的瓜冲龙坑和黄泥塘村去挑,一来一往要花一个多小时。
“要让群众放下水桶和扁担,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2014年,彭双娣调任凤歧坪乡乡长。当时,她怀了身孕。为了找水源,她头顶烈日,带领乡干部和扶贫队员,在荒山野岭来回穿梭,汗水湿透了衣裳。经过一个多月寻找,终于在一处山脚下找到了水源,修建了新井。这口井,被当地村民称为“幸福井”。
8年来,祁东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新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5万处,集中式供水工程348处,乡镇驻地通自来水率达100%,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0.5万人,彻底改变了村民“翻山越岭挑水”的历史。
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
4月15日,黄土铺镇四马堂村脱贫村民肖意元起了个大早,来到雁隆食品公司的黄花菜基地,栽种黄花苗。
“目前,雁隆食品的黄花菜基地已种植黄花菜500亩。”公司负责人肖享华介绍,去年,公司共销售干黄花菜5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
要发展黄花菜产业,加工是关键。去年8月,祁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专程前来公司调研。肖享华反映,公司当时正在上马一条黄花菜全自动烘干线,建设用地没有着落,县领导当场拍板给予支持。
近几年来,县里先后组织118家规模民营企业,进村入户开展联村帮扶。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122个,对所有贫困户实施“一对一”产业结对帮扶,7.48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群众要脱贫,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主要出路。几年来,祁东县大力发展黄花菜、油茶、枣业、商品果蔬和中药材“五个十万”特色农业产业,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并依托新发食品、奇林油茶、新丰果业和江南华兴等扶贫企业,把扶贫产品打造成优质农产品品牌,助推村集体经济和扶贫产业发展。
4月13日上午,记者在位于灵官镇的省级示范性扶贫车间爱军皮具厂看到,80多名工人在忙着加工出口皮包。易地扶贫搬迁户蒋小珍说,现在,她每天加工400多个皮包,月收入2000元左右。
近年来,祁东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就业扶贫,产业就业齐头并进。县里通过扶持创业、解决就近就业、引导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使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收入。去年,祁东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56.8元。
心怀百姓事,冷暖挂心头
“现在,我的双脚康复啦。”4月16日上午,灵官镇永寿村脱贫村民刘飞雄在帮住户搞水电安装。他说,感谢国家健康扶贫的好政策,自己重新站立起来啦。
3年前,刘飞雄因患双股髋关节坏死,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2018年12月,祁东县中医医院专程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专家,先后两次为刘飞雄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还免除了手术费、医药费11万元。
刘飞雄康复后,办起乌骨鸡养殖场,还兼做水电工,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十三五”以来,祁东县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4.7亿元,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扶贫特惠保”全覆盖,贫困患者县内住院医疗费用综合报销比例达87.8%,解决了贫困群众就医难。
同时,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祁东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办学条件,建立“四帮一”劝返工作机制,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位一体”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共发放教育补助资金近2亿元,“雨露计划”资助1.5万人次,补助2314.05万元,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零发生。去年,贫困家庭学生谢湘江考入清华大学,在当地传为佳话。
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2014年以来,祁东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住房安全工程,累计投入7.27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298户11994人。并投入2.16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1825户,其中贫困户2908户,实现了“挪穷窝”,住“暖心房”。
社会保障,情暖万家。祁东县分类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残疾人优惠政策,累计发放兜底保障资金1.02亿元、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2125万元,抓实抓细疑似残疾人评残办证。至去年12月,县里为贫困户疑似残疾人评残服务近万人次,发证911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