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奉永成 周帙恒
通讯员 章清 何超
亿万国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驻村帮扶队员们心中珍藏着这样一句情真意切的话语——
“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驻村帮扶工作队成为了强有力的生力军,冲锋在前、攻坚克难。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当建首倡之功。湖南按照“尽锐出战”要求,扛牢政治责任,选派“最能打仗”的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帮扶。
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温暖了一个个贫困山村。全省2.1万支队伍、5.6万名驻村帮扶队员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时代召唤,尽锐出战
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习近平
2月25日,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驻新邵县小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谢历冰在日记本上写道:“作为一名扎根一线6年的驻村帮扶队员,我倍感珍惜,备受鼓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驻村帮扶就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
湖南在消除贫困的征程中,也曾派出工作队开展扶贫,但贫困从未真正走远。
2014年1月23日,花垣县委派驻十八洞村帮扶工作队进驻的第一天,就遭遇“下马威”。有村民直接问帮扶工作队队长龙秀林:“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带了人,没带钱!”龙秀林直截了当地说。
驻村帮扶,要因村派人、精准施策。湖南牢记嘱托,围绕“精准”,出台一系列政策,选派精兵强将,扎根乡村,倾情帮扶。
湖南省委组织部出台《湖南省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驻村帮扶二十一条》等政策措施,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市县纷纷行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开展驻村帮扶。
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要求队长是中共党员,从副处级以上或相应层级的干部中选派;市县工作队长从科级以上或后备干部中选派,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岁。
时代召唤,尽锐出战。14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湖南20个贫困县,书写了中央帮扶地方脱贫奔小康的动人篇章。农业农村部驻龙山县帮扶工作队大力支持当地百合产业发展,“龙山百合”脱胎换骨,走出国门,成为市场宠儿。济南市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牵手联姻,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带动44万余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省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申请参战。
三湘大地上流传的一个个帮扶故事,生动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战场讲究排兵布阵,驻村帮扶也要因村选人、按需组队。湖南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第一书记个人专长等因素,合理分配驻村帮扶力量。
227支省派工作队全部派往深度贫困县或脱贫难度较大的村;对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的村,从各级党委常委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选派,实现精准对接。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难免会有波折。驻村帮扶伊始,一些工作队员出现了“水土不服”问题。有的“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有的“帮扶不精准、结对走形式”,有的“两头跑、层层挂”……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针对驻村帮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湖南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列出驻村帮扶负面清单,开展警示约谈。
严是爱、松是害。一批存在突出问题的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早发现,被召回;通过警示约谈早提醒,存在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既严管也厚爱。湖南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熔炉”、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
省委组织部先后派出79个考察组,深入122个县市区、21个管理区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重点考察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推动省市县三级在培养储备干部时优先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一批驻村帮扶队员得到提拔重用。
在全省各级媒体宣传驻村帮扶先进典型,加大向派出单位推荐驻村帮扶干部工作力度,在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组织驻村帮扶队员集中体检,分批疗养。
一项项关爱措施,激发了驻村帮扶队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个个冲锋在前的身影,成为了贫困乡村最温暖民心的风景。
扎根三湘,潜心作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习近平
春节前后,是脐橙热销时节。去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新宁县枧杆山村贫困户何英富家的脐橙卖不出去,他给长沙理工大学驻新宁县枧杆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刘斌打来求助电话。
“老何,不用担心,你的脐橙,我们帮你销。”宋刘斌的话,让何英富吃下了定心丸。
宋刘斌变身“卖货郎”,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以购代捐”方式销售脐橙,很快,村里贫困户家中的脐橙便销售一空。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宋刘斌将论文写在大地,几年时间成了学农、知农、懂农的“农专家”。
把成果留给村民。宋刘斌邀请专家到村里上门指导,教授村民种植绿色有机水稻、脐橙、大棚果蔬等,建成7个产业基地,帮扶枧杆山村成功脱贫。
挽起裤腿、俯下身子、扎下根子。驻村帮扶队员扎根三湘,潜心作战。三湘大地上,这一幕幕,在人们的心中定格——
省自然资源厅驻隆回县石托村帮扶工作队原队长何庆和村民一道,扑灭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成为村民们口中的“救火队长”;
省文旅厅驻凤凰县竹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建军在网上开通直播间,帮村民直播带货;
南县商务局驻南县陈家岭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梅文波化身“抗洪战士”,在风雨洪流中,挺起脊梁……
伟大的事业,最困难的路往往在最后一程。
2020年是攻坚之战的决胜之年,更是关键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脱贫攻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疫情防控不能停,脱贫攻坚不能等。
去年春节期间,省委组织部驻村办下发通知,要求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返回工作岗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各市州、县(市区)纷纷行动。去年农历正月初三,怀化市委组织部驻村办要求,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立即返回“战场”,参加“战斗”;衡山县80余名“第一书记”放弃休假,提前到岗。
去年元宵节刚过,江华瑶族自治县如意社区贫困户韦珍凤就急着打听社区扶贫车间的复工情况。之前,韦珍凤在社区的扶贫车间上班,收入稳定。受疫情影响,元宵节前,社区扶贫车间没有复工,韦珍凤一家断了收入来源。
省委宣传部驻江华瑶族自治县如意社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宁林波得知后,立即联系社区扶贫车间负责人,商讨复工方案,韦珍凤得以返岗。
“特殊时期,更要保证贫困群众有事做,有收入。”宁林波说。
战疫时是排头兵,战贫时是先锋队,驻村帮扶队员将两场战役一起打,确保如期脱贫不动摇。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省民政厅驻泸溪县红岩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江晓军接到村里电话,急忙往村里赶。当时,正是春节返城高峰,一路“逆行”回村的江晓军看着高速公路对面车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起出门时,孩子依依不舍的神情,深感愧疚。
舍小家为大家。正是驻村帮扶队员一个个勇敢逆行的身影,书写了三湘大地摆脱千年贫困的伟大奇迹。
双峰县市场建设管理办公室驻双峰县光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谭朝延得知妻子戴晓冬患上癌症后,一度想申请调回照顾妻子,后盾单位也给予支持。但妻子戴晓冬态度坚决,跟谭朝延约定:“你与贫困作战,我与病魔作战,我们一起战斗!”
在戴晓冬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请求跟谭朝延一起驻村帮扶。在光辉村,戴晓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光辉村脱贫出列时,村民燃放鞭炮,深情呼喊,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
精准出击,打歼灭战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习近平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群山如黛,满目青翠。一场春雨过后,独具特色的民居倒映在水中,美轮美奂。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村道上嬉戏打闹,拍照留念。
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勾蓝瑶村曾是深度贫困村。
省民政厅帮扶工作队驻村后,因地制宜,为勾蓝瑶村量身订制“旅游发展模式”,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乡村旅游“明星村”。
着眼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精准出击,以“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为目标,践行初心使命,驻村帮扶队员下足“绣花”功夫,锚定目标坚韧奋进,一场歼灭战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古丈县老寨村曾是全县1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欠账多,经济基础薄弱,是产业“空白村”。
兴产业。省公安厅驻村帮扶工作队下足“绣花”功夫,围绕产业发展做文章。
走出去。驻村帮扶工作队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
引进来。先后17次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来村指导,教授村民种植养殖技术,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如今的老寨村已建成蛋鸡厂、林下鸡养殖基地、通草黄柏基地、迷迭香种植基地等,并成立了老寨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去年,老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村里最偏远的那户人家,往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成了驻村帮扶队员最深切的牵挂。
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夹河坪村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一个偏远小山坳里,村民吴弟幸一家生活困窘。
省演艺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请来专家,教吴弟幸养猪、养鸡技术,帮吴弟幸砌起猪圈。如今,吴弟幸收获了“四金”:土地流转收租金、跟合作种植茶叶得股金、公益性岗位有薪金、养殖产业得现金。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湖南广播电视台驻江华东冲河村帮扶工作队董红创新建立“芒果家园”,将城里孩子的托管模式搬到乡下,配备专门的宿管老师和辅导老师。“芒果家园”成了乡下孩子温暖的家。
内生动力激发无穷民力。湖南日报社驻新晃华南村帮扶工作队在村里成立“垃圾银行”,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整理,存进“垃圾银行”,用积分兑换米、面、油、盐等;在村里开展“文明卫生小组”“文明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我要脱贫!”2018年7月至9月,华南村吴树辉、吴日忠、姚群英等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递交申请书,申请提前脱贫。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建强支部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
龙山县茶园坪村曾是典型的组织软弱涣散村。村党支部老龄化严重,学历水平低,村支两委形同虚设,毫无干事创业之心。
“跟我干,看我的。”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变驻村为“住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轮流给党员干部上党课,强化党性教育,提高政治素养,举办集体活动,拉近大家心理距离。
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干在实处,群众看在眼里,心慢慢热起来了。在新一轮换届选举时,村里的年轻人、能人踊跃竞选。
驻村帮扶工作队趁热打铁,带领村支两委和党员骨干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茶园坪村大变样,以前“干部干、群众看”,现在“干部群众一起干”。
锤炼自我,英勇善战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习近平
虽是宜章县本地人,但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宜章县新坌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肖冰刚驻村时,对大葱和韭菜“傻傻分不清”。
不懂农活,不知农情,对农村和农业颇感“陌生”,这是很多驻村帮扶队员刚驻村时的“通病”。
在村民家走访,有老奶奶拿出孙女孝敬她却舍不得吃的点心;与村民见面,对方拿出口袋里最好的香烟热情地递送过来,再笑笑掏出一包廉价香烟自己抽。这一幕幕不时在肖冰脑海中闪过,他暗下决心: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穿皮鞋干不好“庄稼活”。肖冰虚心学习,脱下皮鞋、挽起裤腿,一头扎进田地里。
不懂就学,不知就问。他拜村里的“老把式”为师,虚心请教,慢慢地插秧、剪枝这些技术活,信手拈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片土地,双手长满老茧,脸庞晒得黝黑,朋友笑称他从亚洲去了非洲;称呼也发生了变化,由当初的“肖队长”变成了村民口中的“冰伢子”“冰哥”。
思想接了“地气”,做事才有底气。肖冰指导村民成立6家合作社,发展脐橙、烤烟、大棚瓜果等7大产业,新坌村提前脱贫出列,成为湖南省产业扶贫先进典型;肖冰也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个队员,就是一面旗帜。脱贫攻坚像火热的熔炉,淬炼着干部作风,凝聚着党心民心,党旗高高飘扬在一个个贫困山村。
2017年4月,王德薇坚持带着7个月大的孩子到泸溪县长坪村驻村帮扶,几个月时间,她的工作日志里就记满了村里的“家长里短”:早上,门口又有村民送来了青菜;孤寡老人向喜英大娘的指甲该剪了……
民心,不就是驻村帮扶干部一觉醒来,“捡到”的那捆挂在门口洗好的蔬菜?
民心,不就是贫困群众一听到脚步声,就知道“闺女来了”的那份欣喜?
民心来自驻村帮扶队员作风的转变。“有困难找队长!”麻阳苗族自治县张公坡村人人都收藏着一张联系卡,上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联系电话。谁家有困难,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驻村帮扶工作队立即上门,被村民称为“帮扶110”。
省财政厅驻洞口县管竹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肖阳,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自费购买了一台摩托车,路上遇到村民,他都会捎上一段,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摩托车上的“翻山侠”。
一个个“帮扶110”和“翻山侠”与群众心贴心,干部群众鱼水情深。
“多么希望父亲能见证这一时刻,能亲耳听到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发出‘全面胜利’的庄严宣告。”2月25日,在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龙小丹在微信里发了一条朋友圈。
龙小丹的父亲龙俊曾是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保靖县支行干部、保靖县毛沟镇阳坪村第一书记。从2015年开始,他三次主动请缨,先后在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
三个贫困村,千余户村民,他一处一处地走、一人一人地帮、一户一户地扶。他让曾经贫瘠的土地结出累累果实,带领贫困群众奔向富裕幸福的生活。
2019年7月29日,龙俊在去阳坪村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8岁,也定格在他帮扶的3个村千余户村民心中。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驻村帮扶队员义无反顾,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
彭庆文生前是岳阳县和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在帮扶和谐村顺利脱贫摘帽后,彭庆文被确诊为肝癌。打开彭庆文的手机,他生前最后一个电话,拨给了和谐村,他想最后听听村民的声音,也拨动了村民的心弦。
血染青山终不悔,青山留下一首歌。一个个驻村帮扶队员像一根根楔子,紧紧地钉在脱贫攻坚战场一个又一个“堡垒”中,帮扶贫困群众鼓起了腰包,帮助贫困乡村改变了“容颜”。
风雷动,旌旗奋,谈笑凯歌还。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湘旧貌换新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传承脱贫攻坚形成的干劲和作风,接续转战乡村振兴战场,驻村帮扶步伐更加激越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