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凡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宁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工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有效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撬动干部作风的提档升级。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群众办实事,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直达群众的鲜明导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作为。一方面,建立市领导联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单位负责人联村(社区)、乡镇(街道)干部联组(网络)、党员干部和社会贤达联户的“四联”机制,以党员为主体,进一步强化群众工作联动;另一方面,明确“政策法规宣传到位、社情民意了解到位、群众诉求收集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镇村履职监督到位”五项任务,把群众工作向更高层级的服务延伸。大家走进群众家中,了解群众对镇村班子队伍建设、党的建设、产业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大事、要事的意见和镇村对重要突发事项的处理,掌握基层动态,关注群众舆论;大家贴近群众生活,让一些真实存在却未反映的群众家庭困难,被主动发现并积极解决了。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访量环比明显下降,“12345”平台投诉减少53.3%。
坚持人民主体,联出党群干群的真情实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下沉一线,更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养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自觉。我们以党员、干部、社会贤达为主体,遵循便捷务实、常态贴近服务群众的工作逻辑,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就熟”的原则,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户、信访户、困难户,普通党员干部联系楼上楼下、周围邻舍、亲朋好友,实现全市29个乡镇(街道)、278个村(社区)、2680个组(网络)、48万余村(居)户全覆盖。办实事必须要有真感情,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的联户党员、干部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每季度上一次门,每月“线上”联系一次联户对象,串串门、聊聊天、谈谈心。让领导干部在一线体察民情,让党员干部在一线接受教育,零距离的民情走访,架起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之间的“直通车”“连心桥”,也就联出了党群干群“鱼水情”。
坚持问题导向,搭建解决诉求的有效平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共一大代表、“宁乡四髯”之一的何叔衡经常带着“三件宝(布袋子、记事簿、手电筒)”深入中央苏区农村调查,形成了“走进屋、送下去、带回来”的群众工作经验。民情大走访也是要做到畅达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充分发挥联户党员、干部在听取群众意见、搜集群众诉求、了解群众困难等方面的“探头”作用,对走访收集到的问题,按照“容易问题现场解决、较难问题协调解决、特殊问题集中解决”的分类分级解决机制,统筹网格服务、“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凝聚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单位的合力,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目前,参与联户的党员、干部已走访41.4万余户群众,收集群众问题线索12632个,解决问题9605个,解决率76%,其中镇村就近解决问题8529个,占比88%。通过现场办公、屋场夜话、民主协商等途径,许多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影响稳定的因素得以化解。
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推动发展的目标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充分利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来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纠纷、小困难、小问题,推动“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引导人民群众“小事讲风格,大事讲规则,满意在网格”,让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吃透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最大程度的争取群众认同和工作支持,使各项工作和决策的推进更加顺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内在诉求。通过宣传政策、打通堵点、收获支持、形成合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等目标方向,已越来越成为全市干群的共识自觉。同时,广大群众珍惜发展环境、参与建设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3%,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5.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0%,项目审批服务好评率达100%,成功申报323个乡村振兴项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作者系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