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2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绿水青山 奏响生态强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曹娴

  谷雨泽万物,万物绘生机。春的气息,绿的浓烈,从水岸蔓延至山岭,从田野传递到城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考察时勉励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殷殷嘱托回荡在三湘大地,成为湖湘儿女的共识,化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近年来,湖南以一幅幅美丽生态画卷诠释“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担当,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中不断贡献“湖南力量”。

  治污、治岸、治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益阳沅江市境内的莲花岛、管竹山、澎湖,是洞庭湖最后3个洲岛渔村。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启动,这里3300多名渔民上岸,从洲岛搬离,开启新生活。

  留在岛上的护林员赵迪飞,曾经捕过鱼、养过羊,眼下最关注湖里的绿头鸭、黑水鸡有没有筑巢、产蛋。

  冬候鸟北飞,夏候鸟抵达,在湖面起飞时遮天蔽日。“鸟呀,鱼呀,比以前都多了。”赵迪飞告诉记者,鸟类至少增加30多种,须浮鸥、牛背鹭、池鹭都看得到;鳜鱼、鲈鱼、红尾这些“吃鱼的”鱼以前很少见,现在也是“常客”。

  政府帮扶一部分、自主创业一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退捕渔民大部分得到安置。今年全省两会期间,沅江市领导向省委书记许达哲转达渔民们带来的话:“诚挚邀请书记再来洞庭湖,看看一湖碧水,看看渔民的新家园。”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拥有163公里黄金水道和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

  “守护好一江碧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说到了湖南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处,讲进了三湘儿女的心坎里,成为湖南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省委、省政府扛稳“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重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推动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

  治污,综合施策。城镇污水处理、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等有序推进,合力斩“污龙”。洞庭湖区所有乡镇、湘资沅澧干流沿线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20年,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6.4%。

  治岸,啃“硬骨头”。铁腕整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清理整合岸线利用项目;长江湖南段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全部实施修复,为长江经济带筑牢坚实生态屏障。

  治渔,全力以赴。湖南是内陆禁捕退捕任务大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精准识别渔民身份,全省涉及102个县市区的建档立卡渔船全部退出,渔船网具全部回收处置,妥善做好禁捕退捕和渔民后续安置。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治污、治岸、治渔,江河湖泊一派堤稳、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机。去年洞庭湖越冬水鸟为10年来最多。

  4月的岳阳君山华龙码头,非法采砂乱象早已成为历史。春可踏青、夏可观豚、冬可看鸟,大变样的华龙码头正在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长江自然教育,打造生态保护新地标,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定格在人们心中。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森林覆盖率从8%到80%。这一巨变发生在湖南一座百年矿山曾经污染最严重的核心生产区。

  自2013年以来,锡矿山地区被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娄底市“一号生态工程”,进行重点整治,力除百年沉疴。

  “以前矿渣多、空气不好,带学生春游都不知道去哪儿。现在满山绿色,搞户外活动也多了。”冷水江市锡矿山中心学校的老师段光辉不再发愁。

  从矿山到湿地、到保护区,演绎一幕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整改水电站86座,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鲵是低谷时的10多倍;清理28.75万亩欧美黑杨,八百里洞庭一碧万顷……

  对于环保问题,湖南从来都是动真碰硬、一抓到底,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求上来。

  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省构建了责任全覆盖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成立高规格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生态环保委员会等组织领导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靠前指挥。

  压实责任,齐抓共管。严格落实生态环保与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环境质量绩效考核,建立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机制。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4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持续打响,各地挂图作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一天天盯紧。老工业城市株洲,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多管齐下,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14天增加到2020年的317天。蓝天常伴、繁星常亮,2020年我省14个市州的平均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水域断面一个个治理。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久久用功、绵绵用力。查入河排污口、护饮用水水源、除黑臭水体、治不达标断面,2020年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10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60个“水十条”考核断面优良率达93.3%,比2017年提升5%。

  土壤生态一寸寸修复。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湘潭竹埠港易家坪片区,曾经污染最严重,寸草不生,现在已完成土壤修复治理7万多立方米,青草绽出新绿。土地“活了”,果树也“活了”。附近村民杨新光种了上百棵桃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好。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美丽乡村加快振兴

  4月22日,第52个世界地球日,湖南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发布。衡阳县蒸水流域、永州市零陵锰矿区等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年来,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大美湖南,风景独好。到2020年底,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9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7.04%,湿地保护率达75.77%,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其中,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6%、乡村绿化覆盖率6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从“一张床”到“一间房”的大跨越。

  “七山二水一分田”之间,一个个村落散布于三湘大地。从2018年开始,湖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6项重点任务。

  农村户厕、公厕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建设项目,乡村“茅厕”告别“难言之隐”。湖南首创“首厕过关制”,科学确定改厕模式、施工承包方式等。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换来百姓满意。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00余万户、农村公厕2000余座。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省大型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100%、97.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98%,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减。目前全省约一半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

  家里垃圾分类打包,房前屋后整理有序,门前路旁种花种草,环境整治带来的喜人变化,让更多村民变“要我整”为“我要整”,主动投身美丽家园建设。目前,湖南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6757个(省级授牌村641个)。

  走进长沙周边村庄随意“打卡”,收获满满诗意与浓浓乡愁。长沙打造129个“美丽屋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亲子旅游、研学教育、劳动实践走进田野,景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湖南乡野展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