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市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外做生意的阳湘林看到老家出现良田抛荒,毅然回家种田——
把抛荒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周健 金光明 李凤

  4月16日,天刚蒙蒙亮,衡东县霞流镇洋塘村,洋塘剑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湘林早早起了床。他吃过早饭,拨通合作社机插组长赵聚洪的手机:“今天早上7点半,合作社在洋塘村7组搞早稻机插秧和机抛秧作业。机插秧面积40亩,机抛秧80亩。务必按照早稻生产标准作业。”

  接到电话,赵聚洪带着2名机手赶来合作社机库房,3人分别驾驶1台插秧机和2台抛秧机,20分钟后来到7组集中育秧的秧田。

  记者看到,随着抛秧机和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水田很快披上了绿装。

  今年42岁的阳湘林,早年在广州从事建材贸易,生意红红火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3年清明节,阳湘林从广州回到洋塘老家,看到村里不少田抛荒了。

  “村里老人年纪大啦,不能下田耕作,而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谈起田地抛荒的原因,村里人说。“这么多良田抛荒太可惜了,我要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阳湘林说。

  2014年春节,阳湘林携家带口回到洋塘村,牵头成立洋塘剑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起初,合作社从村民那里流转320多亩稻田,从事粮食生产。

  到2019年,合作社流转的稻田增至700多亩。“田越种越多,合作社人手不够,时节赶不上。”阳湘林告诉记者,种田赶不上农时,轻则粮食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庆幸的是,这几年多亏县供销社牵线搭桥,衡东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出手,帮忙解决了农资供应、农机调配和植保等多方面难题。

  病虫害防治,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去年6月上旬的一天,阳湘林发现洋塘村7组一块稻田二化螟病虫害严重,心急火燎拨通金丰公社负责人的电话,请求杀虫保苗。

  很快,金丰公社安排4台无人机,对稻田二化螟进行抢杀,使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二化螟抢杀成功,虫口夺食。”阳湘林说,“去年,合作社粮食亩产达700公斤。”

  今年,洋塘剑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稻田增至1100亩。其中,种植早稻500多亩。目前,合作社共安排周边村组劳务用工40多人,其中脱贫村民12人。

  “这几年,合作社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有机蔬菜,搞稻田养虾、养鱼,效益可观。”阳湘林说,今年合作社预计可生产粮食近900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