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一湖四水”安澜 护一江碧水东流

  2020年11月13日,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东古湖湿地,成群结队的天鹅或在水中游弋,或在空中翱翔,蔚为壮观。近年,来东洞庭湖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周洋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孟姣燕

  四月春浓,长江腹地江豚跃、白鹭飞、麋鹿奔,水碧草青,一派勃勃生机。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时,专程来到湖南岳阳实地考察,深情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殷殷嘱托,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保“一湖四水”安澜,护一江碧水东流。

  啃硬骨头,治理生态之患

  从沅江漉湖芦苇场登船,不时可见大雁、天鹅成群结队飞过头顶。下塞湖草木葱郁,一派生机。

  “我们站的这个地方,曾经是三四米高的矮围。”沅江市漉湖护鸟志愿者曾国华说,如今下塞湖生态修复,野生动物重回洞庭。

  2018年,一场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在下塞湖打响。沅江市漉湖芦苇场,被人为分割的湖面上,最多时有129台大型机械同步进行拆除作业。短短10多天,下塞湖1.8万余米矮围、3座节制闸全面拆除。盘踞浩瀚洞庭十余年的生态“毒瘤”终于铲除。

  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棋局中,湖南地处中游腹地,位置重要。“一湖四水”辐射全省、联通长江,全省96%的区域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其中,洞庭湖流域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七分之一、年来水量占长江年总水量的四分之一。

  2018年5月11日,湖南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

  顶层设计锚定发展方向。《决议》明确,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时强调“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

  同年6月13日,省里召开最高规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新时代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啃硬骨头,治生态之患。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上百万株欧美黑杨全部“清零”;

  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86座水电站关停退出,实施水电站生态基流、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

  益阳石煤矿山重披“绿装”;

  邵阳小沙江石材行业整体关闭退出;

  长沙市望城区治理黑臭水体、清淤清污沟渠,打通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最后一公里”;

  全省大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截至2020年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6个问题完成整改70个;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个问题,整改销号33个;第一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8个问题整改销号17个;第二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9个问题整改销号16个;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指出的7个点上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铁腕治江,还长江最美岸线

  万里长江流经湖南,岸线蜿蜒163公里。

  岳阳君山区华龙码头的江面上,一群斑嘴鸭和绿头鸭慢悠悠地游动着。

  “这些本来是候鸟,飞来过冬后,爱上了这里。”4月18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巡护员邓铁牛,如往常一样,在江滩上巡护。

  几年前,邓铁牛所见还是另外一番景象:华龙码头50亩大小的区域内出现了一条条混凝土生产线、一艘艘采砂船,机器日夜轰鸣,破坏了芦苇,吓走了江豚,居住在周边的居民只得关紧门窗,日复一日忍受着尘土和噪音的侵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全面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

  打破“坛坛罐罐”,冲破“画地为牢”。长江岸线码头整治强力推进,一举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关停渡口13道,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

  岳阳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280条,砂石资源十分丰富,有采砂船100多艘,固定资产200多亿元。壮士断腕,涉砂专项整治行动打响。各类保护区全面停止采砂,全天候动态监控全市124艘采砂船,共清理168条“僵尸船”,抓获盗采船只176艘,拆除83处关停非法砂石码头,实现了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的转变,创造了河道采砂管理的“岳阳模式”。

  “化工围江”找到新思路。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品链生产区距离长江仅1公里,周边常住人口约10万人,厂区贮存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造成安全和环保隐患。2019年12月,己内酰胺产业链易地搬迁新建,缩小了土地使用面积,实现清洁生产,有效解决原先的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长江大堤全线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筑牢“绿色长城”。造林19593亩,建成3处50米宽示范防护林带10公里,一幅“水清、岸绿、滩净、景美”的生态画卷,在我省163公里长江岸线徐徐展开。

  一系列数据,验证了长江岸线生态变优。截至2020年底,长江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为多年来最高水平。长江、洞庭湖非法采砂已基本消除,“三无船只”不见踪影,611处河湖“四乱”问题全部销号。越冬候鸟超过24.7万只,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120头和200多头,创近10年之最。

  系统联治,“一湖四水”去浊扬清

  4月15日,走进湘江东岸湘潭市岳塘区竹埠港,杜鹃开得正盛,梧桐探出新绿。

  “上百棵桃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好。”当地村民杨新光忙着给桃树除草,一脸笑意。他说,工矿企业关停后,土地“活了”,果树也“活了”。

  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60%左右的人口、75%以上的生产总值,也集中了60%以上的污染。

  2013年,湖南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定为省“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湘江流域“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的美好愿景。

  湘江污染源,主要来自流域五大工矿企业集中区域: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郴州三十六湾。

  近8年来,湘江流域关闭“散乱污”企业1563家、涉重企业1200余家,在33个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88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配套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县级及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所有县市区启动农村环境整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3%……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多年努力,湖南在五大区域内做成了过去几十年想做但是没做、没做成的大事。一个个污染负荷高、历史欠账多的重点区域“脱胎换骨”。

  守护一江碧水,层层压实责任。湖南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责任体系,4.3万余名河(湖)长巡逻在一线。

  以湘江为突破口,“一湖四水”系统联治,纵深推进。

  洞庭湖吞吐长江,是长江的“生态之肾”。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吹响“集结号”,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十大重点领域、九大重点片区整治全面推进。

  洞庭湖湿地累计清理欧美黑杨22.88万亩,湿地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湖区累计关停退出或易地搬迁规模养殖场8827家、拆除栏舍361.53万平方米;

  黄家湖、华容河、沅江七湖、桃花江流域4大片区水质均达到Ⅲ类……

  “一湖四水”去浊扬清。监测显示,洞庭湖区总磷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1%,接近Ⅲ类水质标准。“四水”干流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