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乡市陈家桥村村民陈利16岁开始在外面谋生,后来回家开了家土菜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天天都有客,生意好得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罗杰

  4月13日,阴雨连绵。早上9时,陈利从地里割下湿漉漉的黑麦草,塞满竹篓,背在肩上,走向鱼塘。

  抛入纱网的草料随着水波散开,引得群鱼争食。陈利笑呵呵地说:“一篓子可不够它们吃。这两亩塘,每天至少得割100公斤草呢!”

  这塘鱼是陈利的宝贝,也是食客的最爱。从2019年开始,陈利与妻子刘建佳在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开了个土菜馆。土菜馆由陈利的老宅子改建而成,藏在一片竹林后。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凭借纯天然的食材与精湛的烹菜手艺,土菜馆已小有名气。

  跟随陈利走进土菜馆的院子,见两侧规整地摆放着数十盆花木。房间内,一边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住宅,另一边布置着几间包厢。

  看到刘建佳在后厨张罗配菜,陈利放下篓子就洗手帮忙。他告诉记者,这天一大早就有4桌客人来订餐:“自从开了春,天天都有客,生意好得很。”夫妻两人虽忙得手脚不停,但满面笑容,喜不自禁。

  红火的生意带来了红火的日子,两人住在乡村小别墅里,吃穿不愁,格外满足。但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有过艰难岁月。

  1973年出生的陈利是土生土长的陈家桥人,因父亲早逝,母亲中年瘫痪,导致家道中落。16岁时,陈利不得不辍学谋生。他听说桃江的煤矿有赚钱的门道,便四处借钱,去运煤转卖。一个月下来,赚到的几百元有一大半要给母亲治病,剩下的只够糊口。

  “那会真的太穷了,和老婆结婚办酒的钱都是借的,也亏得她当时不嫌弃。”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汉子说起往事,声音低沉下来。

  打工、开店、卖菜……成家后的两人尝试干过不少行当。其中最为辛苦的莫过于卖菜,这也为他们积累下一笔不小的积蓄。

  “卖菜没别的诀窍,就是要勤快。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进货,这样菜才是最新鲜的。到晚上8时收摊,实在累得不想动了,就直接睡在店里。”刘建佳说。

  2017年,陈利夫妇回到陈家桥村时,察觉到了家乡的巨变——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替代了曾经的泥巴路,乱糟糟的田埂池塘整洁一新,走在路上还能碰到不少来踏青的外乡人。

  两人本打算回乡住一段日子,但近40年的老房子已透风漏雨。他们趁着手头宽裕,在原地建起了新房。好客的夫妇俩经常邀请朋友乡邻来家里吃饭,陈利的好手艺备受赞誉。在众人鼓励下,陈利夫妇开起了陈家桥第一家土菜馆。

  此时的陈家桥,还在蝶变中。村干部聚拢了人心,让村民把干部当成了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干部群众勤劳奉献,基础设施建起来了,人居环境靓起来了,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随着“陈家桥”模式声名鹊起,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接踵而至。

  陈利与刘建佳的土菜馆生意越来越好,最多时有10多桌客人。为了让菜品口味更佳,他们用天然的方式种田、种菜、养鱼、养鸡。陈利告诉记者,土菜馆没有做宣传,客源大多是回头客,或是由熟人介绍而来。

  问及土菜馆一年的盈利,陈利爽朗地说:“我们俩从来不算账,也不求盈余,够用就好。人嘛,吃好三餐,睡好一觉,就是最好的生活。”

  在等待客人来午餐的间隙,陈利带着锄头出了门。刘建佳念叨他一会儿都闲不住,他笑呵呵地说:“还有两株栀子没栽完,等到夏天开了栀子花,又是道有滋味的好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