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明
你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吗?有媒体微博进行了一个小调查,26.8万人阅读了这一话题,1563人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的人会在朋友圈屏蔽父母。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屏蔽掉父母,主要是怕父母唠叨、担心,这其实是怕自己的生活受到干预,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表现出当下年轻人主体意识、个人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过密”关系,随着孩子长大也必须随之调整。事实上,这种调整,在孩子那里基本实现,可在父母那里却依然如故。正是这种调整出现了落差,才导致“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现象发生。
站在父母的立场,当下的子女为何这般对待自己,一转眼就把至亲转换成了“圈外人”,心理上的失落自然不言而喻。但这背后恰恰需要引起父母的反思。说到底,子女屏蔽的并非是父母的亲情,而只是屏蔽可能导致双方冲突的那部分内容。这包括观念的代沟、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换言之,屏蔽与否,关键还是在于子女是否真的能够与父母在朋友圈真正保持“朋友”互动。
朋友圈要不要对父母开放,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也有值得深思的含义。能不能也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选择?毕竟,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实际上掐断了与父母沟通的一种渠道。成功的时候与父母一道分享喜悦,不如意的时候听一听父母的意见、建议,遇事时就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作出更理性、更全面的评估与预判。这对年轻的成长不无裨益。
年轻人奔向社会竞争场,其生存处于一种拼搏的状态,与屏蔽相比,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藏在自己心里。一位父亲感慨,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不愿意戳破,选择假装不知。表达亲情、关爱,并不一定总要在朋友圈里凸显,有时候学会体谅对方、学会放手,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