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2日讯(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崔林)株洲霞湾港自北向南流经清水塘,汇入湘江,奔腾北上。4月12日,记者在这个曾经的湖南最大工业排污口看到,江湾水清,莺飞草长。正在垂钓的市民黄先生感慨:“走了30多年的鱼,又回来了!”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石峰分局局长李青山介绍,霞湾港10年前启动系统治理时,很多人认为只是“走过场”。其流经地清水塘是全国重要的冶炼化工基地,聚集261家企业,彻底治理必须先关停企业,谈何容易。
经7年断腕治污,2018年12月30日,株冶集团最后一座冶炼炉熄火。至此,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工业产能全面退出,湘江最大污染源彻底消除。
同时,株洲勤做“减、加法”。全市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闭企业2000余家,直接削减工业产值700多亿元。5年否决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项目90个。加速培育新动能,中国动力谷迅速崛起,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成熟。去年,服饰产业继轨道交通产业后,成为株洲第二个过千亿元产业集群。
为守护一江碧水,株洲先后投入600多亿元,完成1600多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全市425条河流全部建立“河长制”。在全省首创水务、海事、环保、渔政、公安轮值巡查模式,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力推湘赣两省联防联控,成功创建渌水省际样板河。
湘江水质持续向好,霞湾港再泛清波。去年,株洲实现“全域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获评“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色青山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