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斌 刘燕娟 何金燕 李国平
3月31日上午,追授周春梅同志荣誉称号表彰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会上,当周春梅的丈夫陈文曲郑重地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手中,接过追授的“全国模范法官”“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时,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今年1月12日一大早,省高院审判监督一庭原副庭长周春梅因不徇私情,多次拒绝为案件打招呼,倒在犯罪嫌疑人向某的利刃之下,血染法徽,用生命捍卫了司法公正。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周春梅的事迹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她的名字,回荡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这是周春梅法官用一生践行的初心誓言。春梅虽凋零,高洁永长存。人们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无尽的怀念,讲述春梅的故事,追忆她的点点滴滴。
学法报国,初心涵养“法治精魂”
走进湘潭大学法学院,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养浩然正气,铸法治精魂”,几个大字刚遒有力。
湘潭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黄德华告诉记者,这是法学院的院训。在湘潭大学法学院,周春梅心怀法治烛光,践行院训要求,不仅递交了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更全身心遨游在法学殿堂,一举斩获了湘潭大学校长奖。
“凶手杀害了铁骨铮铮的英雄,但无法摧毁我们念兹在兹的‘法治精魂’。我们必将秉承周春梅的浩然正气,用毕生的努力去烛照法治前行的道路。”春梅遇害后,法学院的校友们纷纷留言。
同事们整理周春梅的履历发现,这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苗家妹,从小品学兼优,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的韧劲。1995年,19岁的周春梅在高考前夕慨然写道:“我现在虽然‘位卑’,但矢志不忘报国之志”。远大的理想抱负跃然纸上。
一叠叠思想汇报中,记录下周春梅不断进步的过程。记者翻开其中一页,只见上面写着:“入党不是好看好听,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入党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不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为民之情怀,则必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这是周春梅写过的一段话。仅最近两年,经她审结把关的案件就有1100余件,她也多次获得办案能手、优秀党员、巾帼文明标兵等荣誉。
同事们说,周春梅办起案子来,总是那么意气风发、充满活力,她把对法治的向往、对职业的热爱、对公平正义的坚守都融入了血脉中,汇聚成人民法官的初心。
审判监督一庭庭长伍斐与周春梅先后共事11年,她告诉记者,周春梅是一个“在专业上求精、在细节上求严”的法官,“庭里有大要案、‘硬骨头案’,我都会第一个想到她。”
一起批发市场特大火灾案,上诉人多达197人,且诉讼标的巨大,各方利益矛盾交织,处理难度极大。周春梅作为二审承办法官,为查明起火原因和商户损失,10多次深入现场走访调查,组织当地政府、市场方和上诉人召开协调会30多次,最终案件成功审结。
在一起涉芦苇场合同纠纷案中,为了确定芦苇虫害损失责任分配,周春梅研读了10多部芦苇方面的专著,准确归纳出需要向专家证人提问的问题,其专业程度令芦苇场场长都为之惊叹,同事们戏称她为“芦苇专家”。
“周庭长有几个口头禅——‘这样判不妥’‘案件办得太粗糙了’‘还要再搞细一点’等等。不敷衍、不将就、负好责,这既是周庭长做人的姿态,更是她办案的常态。”法官助理刘寄清说。
“春梅说,成为一名共和国的人民法官,是她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伍斐告诉记者,正是靠着这股扎实劲儿,周春梅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对法治的坚定信仰,落实到每一次案件审理和每一件小事中去。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她所办的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因超限或过错被发回改判的。
侠女柔情,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在周春梅的办公桌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一封信:“尊敬的周法官,你是人民的好法官。我们全组村民都敬佩你的办事效率及不畏权贵的作风。”
两页发黄的信纸下方,写着名字“宋义明”。落款时间是2018年1月13日。
宋义明是株洲县石板桥村村民。他动情地说:“我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讲话。当初之所以给周法官写信,是因为她在办案过程中细致认真,让我们佩服。”
这起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的“民告官”案,持续时间长,案情复杂,牵扯的几百名老百姓都是乡邻或亲戚,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发矛盾。周春梅耐心地为大家释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土地确权“确”到大家的心坎上,让人心服口服。最终,这起闹了30年的矛盾成功化解。
“法官判案,不仅仅是输赢,公正判决,让人民对政府有信心,让我们感觉社会不黑暗。周法官判案公正,她被害后,我们心里很难受。”这位敦厚的汉子眼中满含泪水,“这是国家的损失,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她就像一个侠女,用自己的坚持维护着公平正义,对世上的困苦有着超强的同理心。”龙菲刚参加工作时,在民一庭任周春梅的书记员,平时喊周春梅“师傅”。她说,看到当事人因缺少证据陷入困难,法律上得不到支持,师傅就去做大量的调解工作,帮助他们争取合法权益。
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中,原告因为工伤,双腿残疾,后又因单位改制下岗。周春梅分析案情后,发现原告的诉求无法得到支持。“她一次又一次地跟当事人原工作单位协调,希望能为他争取一个工作机会。20多个电话后,终于等到了一个肯定的回答。”龙菲还记得,那天师傅手舞足蹈,开心得像个孩子。
然而,没过多久,原告由于自身原因,放弃了这份工作。得知消息后,周春梅满脸失落。龙菲等人忍不住劝她:“咱们案子办对就行了,哪能管得了这么多?”周春梅猛然转过身来:“那怎么行?案结事了,社会矛盾才能真正化解。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也是我们法官应该做的。”
“审判工作不分大小,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岗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案卷虽然冰冷,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结果,足以影响到每一个当事人的人生冷暖。”周春梅的这句话,龙菲一直记在心里,“师傅说,只要肯用心,就能做出法理、事理、情理相得益彰的判决,就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不徇私情,严格司法,她以生命捍卫公平正义
1月12日一大早,周春梅像平常一样吻别熟睡中的孩子,乘电梯到地下车库准备开车去单位上班。然而,电梯门打开,等待她的却是犯罪嫌疑人向某的冰冷利刃。
她没有想到,就在这梅花盛开的季节,自己的再一次拒绝人情,竟成了生命的绝唱。
她的办公桌上,还堆着两摞没办完的案卷,案卷右上角立着一块《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十二条禁令”》纪律警示牌,第一条就是“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请托人或管理服务对象所送礼金礼品、消费卡等钱物……”
同事们介绍,在省高院民一庭工作时,周春梅所办案件标的额动辄以亿计算,想方设法拉拢者有之,人身威胁者有之,她始终不为所动。在省高院审判楼9楼会议室正中间,挂着一面写有“新时代法治楷模”大字的锦旗,就是3年前一名当事人给周春梅送来的。
了解周春梅的人都知道,她从不让正义蒙尘。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长沙分所律师武生还记得,2015年,他代理的两个案子就是周春梅受理的。“当时第一起案子赢了,办理第二个案子时我想套套近乎,说‘感谢您判我们赢了’。但周法官打断我说,‘你不要感谢,不可能每个案子都判你赢,我们只根据案件中的事实来判’。”周春梅的回答,让武生十分敬佩周春梅对原则的坚持。
她的导师、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彭熙海回忆,周春梅很有原则,看不惯不良社会现象,对弱者怀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和悲悯,“她痛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东西,这种强烈的是非观、荣辱观一直贯穿始终。”
省高院副院长杨翔告诉我们,她从不唯上唯私,只唯法律与事实。在法官专业会议讨论案件时,她总能发表独到见解,不会因为对方是领导或者老师而随意附和。
而面对打招呼、找关系的请托和拉拢,她始终不为所动。她的丈夫陈文曲告诉记者,家乡不少人知道妻子在省里当法官,希望妻子能帮忙打招呼,妻子为此“约法三章”,“为案子说情请托请不要敲我家的门”,导致很多人觉得妻子“不讲人情”“死脑筋”。
几年前,陈文曲的侄儿毕业,准备在一家律所实习。“春梅早早给侄儿打了‘预防针’,她说‘如果以后做律师,要靠自己的本事,千万不要指望婶婶去给你做什么’。”陈文曲说,侄子从未找婶婶打听过案件。
作为法官,手握一槌定音的权力,但周春梅始终严格公正司法,拒绝人情干扰,自觉执行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以生命践行了诺言。
得知周春梅遇害,一名法官写道:“如果恪守职业道德成为自私自利的绊脚石,那么每一个善良、公正、谦逊、无私的法官,都甘愿做那块绊脚石。”
斯人如梅,如大山般深重,若山泉般清澈
熟知周春梅的人都说,这位湘西姑娘,如大山般深重,若山泉般清澈。
“对爱人,您还有什么遗憾吗?”面对记者,陈文曲顿时情绪失控,双手抱头,像孩子一样嚎哭起来,“案发前不久,老婆刚过生日,她挑中了一枚戒指,嫌贵没买,说要跟明年生日凑着一起买。谁知,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陈文曲和周春梅初识在湘潭大学校园,共同的法律信仰,让他们相知相爱相守。读研期间,周春梅攻读实体法,他研究程序法。很多次约会,他们总因为一些法律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进入法院工作后,周春梅日益发现程序的重要性,时常跟丈夫打趣道:“程序法与实体法就像我们俩,公不离婆,秤不离砣。”陈文曲比任何人都清楚妻子对法律和法官职业的热爱。正因为如此,家人都用实际行动支持她。
周春梅遇害后,她的母亲李福香长时间卧床不起。老人哭诉着,春梅出生在贫苦的大山里,求学、就业、安家,全靠自己,春梅一直是她的骄傲,“终于走出大山了,我以为我这把年纪,可以享女儿的清福了,没想到……”
李福香和老伴都是下岗职工,当年为了抚养一双儿女长大,她白天当营业员,晚上摆地摊。眼下,二老只剩一个儿子,在长沙开网约车。以前,他们总想着,托女儿给儿子谋份好差事,总被女儿一次次拒绝。
“她从小学习就特别好,从来不用家里操心,一路保送。小学时就会生火做饭,带着弟弟去上学,读大学后每年都拿奖学金为家里减轻负担,第一笔工资就给我买了件羊毛衫。春梅那么善良,那么遵守纪律,总为当事人奔忙,一切替他人着想……”回忆女儿的成长,李福香泣不成声。
记者紧握着这位七旬老母亲无力的双手,叮嘱她保重身体,不小心碰着她左手腕的镯子。“阿姨,镯子很漂亮,是春梅姐给您买的吧?”没料到,李福香哭得更伤心了:“不是的,这是我刚来长沙那些年,在报刊亭卖报纸攒钱买的。春梅节省,没有我爱打扮……”
乐乐是周春梅的大儿子,正在读高一。他告诉记者:“妈妈可能就是为了法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法律而生,为法律而死。我身上流淌着妈妈的血,也要像妈妈一样学法律,将来也做个好法官!”
“春梅,你最喜欢梅花,今春来了,你那里有没有春梅花开?你放心,我会更加坚强,坚守三尺讲台,践行我们的法治信仰,继续传播法治的力量。”陈文曲哽咽着说。
■记者手记
春梅精神必将薪火相传
张斌
周春梅以生命拒绝人情,用灵魂捍卫公正,就像盛开的梅花,高洁不屈,傲雪凌霜。
怎样做新时代的好法官?当我们走进周春梅的精神世界,答案也逐渐清晰:要做“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的躬行者”。
做脊梁不弯的躬行者,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周春梅抱着学法报国的初心理想,不断披荆斩棘、昂首向前,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选择的都是初心不改。
做脊梁不弯的躬行者,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春梅坚持“信守程序,明辨是非;善用法理、温情司法;准确衡平、中立公正;疏导调解、案结事了”的“32字诀”,俯身践行为民司法,说实话、干实事、解难题,在百姓心中植入了司法的信心。
做脊梁不弯的躬行者,就要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人情干扰,周春梅坚信法治,坚持原则,恪守公正,用热血和生命,挺起了法官的脊梁,立起了一座新时代人民法官的精神丰碑。
法官之路,充满着困难与挑战甚至是威胁。但是,一旦有了信仰的力量、法治的力量,就有了强大的内心,就能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一个周春梅倒下了,定有无数个“周春梅”站起来,春梅精神必将薪火相传。这些优秀的“周春梅们”,必将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挺起法治的脊梁,奔向法治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