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首席记者 刘勇
湘西行路之难,古有记之。
《湖南省志·交通志》记载:“湘西地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呈弧形复背状绵亘于境,千山万壑,群峰壁立,险峻崎岖,羊肠土路,绕溪越岭,时上时下,回绝人寰,登涉艰难……”
湘西行路之难,难在矮寨。明朝封苗疆,当地人在绝壁上开出一条舷梯般的路;抗战期间,在此修筑起由湘入川的“战时生命线”。但道路险峻:“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
进入新世纪,历经5年艰苦奋斗,建设者在矮寨大峡谷两座大山之间,以通天伟力架起世所罕见的矮寨大桥。自此,“登涉艰难”成为历史,大湘西地区天堑变通途。
矮寨公路,堪称“世界公路奇观”
车行矮寨公路,6公里多盘山公路色彩缤纷,犹如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中的彩龙。这条“最美生态公路”,成为“网红”打卡点。
矗立在路边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碑”,仿佛在诉说这条美丽公路背后的艰辛。
1935年初,湘西第一条公路——湘川公路开始修建。1936年9月,该路全线竣工通车。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道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惊险无比。其中一段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这段路长约6公里,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达440米、坡度大小在70至90度的大山斜面上,公路最宽处不超过7米。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回旋,转折13道锐角急弯,形成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从空中俯瞰,如同一道巨大的折叠弹簧,堪称“世界公路奇观”。
特定的空间,还迫使当年的建设者们在公路上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立交桥——于无法挪腾处建的一座石拱桥,车辆爬山时先从桥下经过,再扭转开上桥面继续爬山。史料记载,修筑这段6公里的盘山公路,当年2000多位民工栉风沐雨奋战了整整7个月,其中2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这条公路作为衔接粤汉、湘桂铁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在矮寨大桥2012年通车之前的76年间,从长沙开车到重庆、成都,都必须经过这段盘山公路。改革开放以来,这段路上的车流量日益增加,加之路烂、弯急、坡陡,经常堵车。即便不堵车,驶过这6公里至少也需要30分钟。
为减少堵车和交通事故发生,1992年,矮寨交警中队在矮寨盘山公路诞生,他们默默无闻地用青春和汗水护航这条生命线。
2009年秋天,一名网友经过此地时,无意中把矮寨交警执勤的照片拍下来放到网上,瞬间感动无数人,“最牛交警”“最牛交警执勤台”等称呼迅速传遍全国。
照片中能看到的执勤台,位于一段“8字路”靠近悬崖的一侧,一棵孤零零的树与公路防护栏之间,由几根木棍撑起两块木板搭建而成。
矮寨交警中队老警员吴浩说,“8字路”弯道处路面窄,大型车辆拐弯时车头车尾扫过来,路面上就没有交警可站的位置。为了让出更多空间,不与车辆“争地盘”,也为了让上下坡的车辆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手势,他们就把这里建成了一个“交警执勤台”。
照片中没能记录的故事,更彰显了“一代人的担当”。每天24小时,矮寨盘山公路上有交警和协管员们永不疲惫的身影。13个急弯处,他们指挥上山、下山的车辆单向通行,引导、指挥载重货车通过急弯。至2012年整整20年,人称“鬼门关”的矮寨盘山公路,从未出过特大交通事故,堪称湖南乃至全国农村、山区道路交通管理史上的奇迹!
一桥飞架,创4个“世界第一”
湘川公路只解决了矮寨一带交通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距离从有到好还差很远。
为加强与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省市的联系,改变湘西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长渝高速公路。矮寨大峡谷是长渝高速公路必经之地,如何跨越高差达好几百米的悬崖峭壁,成为当时的焦点与难点。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历经4年的踏勘、设计、比选,最终定下在矮寨建设特大悬索桥飞跨大峡谷的方案。
2007年10月28日,矮寨大桥破土动工。作为长渝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矮寨大峡谷上将建一座特大型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悬索桥主跨1176米。
湖南高速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国平介绍,在矮寨的悬崖峭壁间横跨建一座桥梁,设计难,施工难度更是在国际建桥史上极其罕见。
承担施工任务的湖南路桥集团,曾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但“路桥湘军”面对矮寨大桥仍不敢掉以轻心,举全集团优势兵力支援该项目建设。
面对艰难险阻,大桥建设者用“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与不服输的血性,勇敢地挑战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世界桥梁建筑史新的“地标”。
2012年3月31日,大桥正式通车。历史除了会记下时间的刻度,更会记下推动其进步的英雄壮举。
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在安全、优质修建矮寨大桥的同时,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让陈国平印象最深、也最感到自豪的便是湖南路桥建设者自主研发的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
矮寨大桥两岸悬崖峭立,施工场地极其狭小,运输条件极其困难,世界上常用的四种悬索桥主梁架设方法在此地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设者冥思苦想,最终受景区缆车运行原理的启发,自主研发了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利用悬索桥的永久结构(主缆和吊索)作为承重及传力结构,在吊索下端安装吊鞍与若干根水平钢丝绳索轨,将加劲梁节段通过运梁小车沿索轨从岸侧水平滑移至跨中完成拼装,再由跨中逐段向两岸延伸,直至全部主梁贯通。
最终,总长1000.5米加劲梁架设任务,原本需要13个月工期,采用这个创新技术后只用两个半月就完工了,直接节省1.25亿元。由此,轨索滑移法成为世界悬索桥施工的“第五种方法”,交通运输部也将其评价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技术领域具有中国首创意义的原始创新性成果之一。
土家苗寨,奔向乡村振兴“快车道”
从吉首市出发,沿长渝高速公路西行约20公里,就可邂逅惊艳世界的矮寨大桥。驾车仅需1分钟,便轻松过桥。而大桥下方,正是昔日的矮寨盘山公路。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以前从长沙开车到重庆,全程至少需要16个小时,自矮寨大桥通车后仅需8个小时。
在矮寨大桥旁边的观景平台,记者看到,渝字号、川字号、贵字号牌照的车辆以及省内“湘U”“湘A”等牌照的车辆,在笔直、宽敞的桥面上呼啸而过。
湖南高速集团湘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涂征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矮寨大桥的日均车流量已从开通之初的约5000台次增加到目前的14040台次,旅游车流以及农产品货运等物流运输车辆约占比40%。
天堑变通途,万年峡谷风光、千年苗寨风情引来游客无数,连百年路桥奇观本身也成为旅游景点,诗与远方在此完美融合。在国内,矮寨大桥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国外,某知名媒体将矮寨大桥评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
人们轻轻松松走出寨子,去外面求学、务工、创业,彻底改变命运。
春日里,矮寨大桥下的矮寨镇排兄村的“湘村农家餐馆”生意火爆,各路游客在这里赏景、休息。
“这里位置极好,一下高速就可以吃饭,吃完饭走两步就到了景区,游客常常爆满。”餐馆老板龙金志笑着告诉记者,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当年,他投资60万元开餐馆,现在年纯收入近20万元,不仅买了小汽车,还在城区买了房。
矮寨大桥带来的车流、人流、资金流,让排兄村的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3万元,全村100户41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满怀信心奔赴乡村振兴“快车道”。
矮寨大桥也使湘西地区对接成渝经济圈,实现了我省提出的高速公路100%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目标,对湖南构建全国性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