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东
新学期开学已经两周了,对不少长沙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学习生活有了一些新变化,概括起来可以用“轻松”和“开心”来形容。一些小学严控作业量,鼓励老师根据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设立每周“无书面作业日”、书写作业在校内三点半完成等举措。
孩子的成长,“系好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不少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令人堪忧:有的受到一点挫折就患上“抑郁症”;有的成绩一考砸,就玩“离家出走”。设置“无作业日”,正是正视这些教育问题,为孩子计长远,向人格教育发力。
“无作业日”不是不要学习,而是注重孩子“作业之外”的人格养成。事实上,在一些注重孩子全面素质培育的学校,这样的实践早已进行中:给低年级学生布置观察小动物生活规律、画一幅风景画的“作业”,让高年级学生放学后踢一踢足球,打一打篮球,和老师和家长交流比赛的心得等。推广“无作业日”,必须转变过去那种观念:即认为自然课、美术课、体育课实践不是“作业”,完不完成无所谓。注重孩子的全面培养,在日积月累、积沙成塔中,渐渐塑造他们有责任、有担当的独立人格。
“无作业日”,需要家校协同。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放手让孩子们体验“无作业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能不能真正放手。在一些小区电梯间里,我们常常能碰到一些孩子背着沉重书包,在家长带领下外出参加各种补习班。不要学校减了负,家里又增负。
从“无作业日”出发,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些年,长沙持续在舒缓教育焦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发力,查处了一大批违规补课的校外机构;规范集团化办学,引导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接下来,还将持续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如提升心理教育、实践教育、协同教育、责任教育的分量,健全文化课教育之外的人格教育体系,真正为孩子减负,为他们的全面成长需求,提供最充足和充沛的养分。毕竟,对于孩子成长而言,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责任比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