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没“蚀本”的革命奇迹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的红军战士雕塑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亚新 通讯员 甘政

  【铭刻】

  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历时近两个月,转战数千里,浴血奋战,成功地实现了原定战略意图,进入预定地区,为最后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寻】

  3月初,记者来到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走进序厅,红二方面军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的浮雕栩栩如生,格外吸引游客注意。

  “在长征胜利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一年前,从桑植出发时有1.7万余人,长征途中牺牲1万余人,但到达陕甘时仍有1万多人。”讲解员杨丽热情介绍,这支英勇的部队,就是前身为红二、六军团的红二方面军。他们是红军长征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在杨丽周围,众多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毛泽东同志曾为此称赞:“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奇迹,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时光倒回至1935年11月。彼时,敌人调集30万重兵准备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

  面对强敌压境,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与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召开联席会议。“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做出了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的正确决定。”贺龙纪念馆副馆长覃章衡告诉记者,会议认为眼前强敌逼近,根据地日益缩小,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的围攻线,转向湘黔边,争取在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刘家坪会议后,红二、六军团开始部署战略转移行动。他们吸取红一方面军长征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战略方针的确定到行动前的准备,以及转移时间与方向选择,都作了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周密准备工作。11月上旬起,各部队集中在桑植进行休整,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整编、充实主力红军,开展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11月19日,经过充分准备,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晚,除留下红十八师就地打游击掩护主力突围外,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二、六军团共1.7万将士,告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告别患难与共、血肉相连的根据地父老乡亲,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覃章衡说:“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运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在运动中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冲破封锁。”

  从桑植出发后,红二、六军团神速突破澧、沅二水,巧妙迂回湘中,声东击西辗转湘西南,吸引调动大量敌军,迫使敌军的主动“围剿”变成了被动“追剿”。

  “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的过程,还是播散革命火种的过程,革命队伍也得到了不断补充和发展。”覃章衡介绍,红二、六军团到湘中后,把武装斗争与群众工作、部队休整与扩红宣传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民运工作,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湘中休整的十几天,红军扩军5400多人,并获得大量物资补充,为继续长途征战打下了基础。

  1936年1月7日,红军在对“追剿”之敌进行沉重打击后,趁敌人不敢贸然前进的机会,由湘西南从容向黔东进军。8日,红二军团进入玉屏县田冲一带。9日,红六军团攻占江口县城。12日,红二军团进占石阡。与此同时,负责执行掩护主力突围任务的红十八师,也于1月9日在黔东江口的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至此,红二、六军团全部撤离湖南。

  【感言】

  红二、六军团每到一地,都充分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一路撒播着红色的种子,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大批群众踊跃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有生力量。时至今日,我们更需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