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第03版
启航现代化新征程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肖湘愚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阐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新时代高校应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如何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笔者认为,要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进。

  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接受系统的劳动理论教育。这种课程体系应当包括: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设置必修理论课时,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科、专业教育中也贯穿劳动教育内容;研究制定劳动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大纲,确保劳动教育课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考核方式科学;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要积极协同,相互配合,落实劳动课的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教学场地;严格考核,确保劳动教育质量。

  设置校园服务岗位。在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现有劳动岗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由高校设置一定数量的服务性岗位或勤工俭学岗位,因地制宜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或服务性劳动。包括: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教学院部或附属单位为在校大学生设置或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岗位,招聘大学生开展服务性劳动;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校园”创建和评比活动,组织大学生打扫宿舍、教室卫生;组织大学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扫校园内外或附近社区卫生。

  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依托,高校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劳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到实践中训练操作技能,到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实习见习基地、校办企业、校办工厂的资源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技能训练;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场地,依照劳动教育的要求设置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劳动实践项目;将劳动教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到城镇、乡村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培养大学生对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的适应能力。

  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组织或支持大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公共场所等参与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区治理等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化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在投身实践、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在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高校要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节假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增长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还有利于增进与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健全劳动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可持续开展的体制机制。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等,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作出具体安排,形成可操作的程序和规范;二是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社会协同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三是健全教育评价制度,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发挥劳动教育评价制度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作者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