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樱花

    宋建民

    为品赏到樱花绽开的景色,早春的一个周末,我们前往省植物园的樱花园。前一阵子阴雨笼罩,这几天变得阳光灿烂,心想经过这一冷一热温差催化的作用,植物园里的樱花一定开得很繁茂吧。

    随着滚滚的人群,我们进入了植物园。出乎意料的是,园中除了山茶花和几株桃花正在开放外,偌大的樱花园竟没有一点动静,仿佛层层迭迭的樱花还在梦中。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意外。同来的众多观赏者也都有相同的感受。有的说:“去年稍稍来晚了几天,樱花就无影无踪了。”有的说:“赏樱花就是那么短短几天,一旦错过,就只好等到来年了。”还有人说:“早来了也不行,好不容易逮个周末来观赏,但樱花却一点踪影都没有,这樱花真是难以捉摸。”确实,樱花很美,但其绽放时间,真的太短了,一不留意便稍纵即逝。看着人们兴致勃勃地进园区,又失落地离开,我感叹,春季观樱花成了人们生活中既爱又痛的一件事!

    没看到樱花绽放的景色,我们开始在枝条密集的樱花树下盘桓,这时,有关樱花的往事慢慢地涌上心头。

    以前,我一直以为樱花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包括春季观赏樱花的习俗也是从日本引进的。一谈到樱花,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日本。的确,作为日本的“国花”,春季观赏樱花似乎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爱好。历史上,据说从江户时代,春季赏樱在民间就开始盛行了,现代日本政府更是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作为樱花节。在这个季节里,日本人群聚各地赏樱名所,席坐于樱花树下,举杯高歌,谈笑春光,感悟人生如樱花般的绚丽而短暂,并以此作为“樱花盛宴”。

    随着近些年中日友好关系的恢复,我国一些文化名胜之地,陆陆续续从日本引进了樱花树,并把它们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武汉大学的樱园,从日本引进了许多樱花品种,如早樱、晚樱和垂枝樱;上海植物园的樱花树,品种多为东京樱花染井吉野、日本早樱。尤其是杭州西湖柳浪闻莺樱花园,从日本引进的多种樱花品种,连成一片。十多年前,我曾到过那里,置身其中,就好似到了日本东京上野樱花园一样。特别是在层层叠叠的樱花园中,一块石碑引人注目,石碑上刻着“中日永不再战”几个大字,让人感慨良多。

    后来看到一份史料——《樱大鉴》,改变了我对樱花发源于日本的看法。在这部日本的权威著作中,作者对樱花的历史作了这样的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种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在中国秦汉时,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唐时代已普遍栽种于私家花园中。至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按此说法,樱花的发源地不是日本而是中国,种植和观赏樱花的习惯最初也是来自中国。

    对这种说法,刚开始我是将信将疑的。后来,通过读唐诗、诵宋词,领略了樱花在古代中国的风采,佐证了中国的樱花先于日本。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790年,对樱花栽种这样称颂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而唐代诗人李商隐观赏樱花时,更是把樱花盛开的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杨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还有宋朝王僧达在仔细观摩樱花树花与叶谁先冒出的特点后,写出了关于樱花习性的好诗:“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这些唐宋诗词中关于樱花的描写,说明早在唐宋年间,樱花的种植、观赏在中国已形成气候。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密切,日本那时向中国学习,不仅学建筑、服饰、茶道、书法,而且把樱花种植的技术也一并学去了。

    再从史料上看,日本樱花的种植、观赏从上层社会开始,仅有1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在唐代200多年之后。因此,可以确切地说樱花的发源地,以及观赏樱花的习俗,还是来自中国。

    我徜徉在樱花树下,回味着樱花的这些往事,心中充满了对樱花源自我国的自豪感。但同时也对日本民族能将从我国传入的樱花这种植物,发展到今天这么繁盛,并作为日本国花加以尊崇,感到了惊讶!

    据说,日本目前新培育的樱花品种就超过300种。樱花绚烂而短暂的自然属性,与日本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美学文化和民族精神,反过来又向其他地区输入。这其中原委真是耐人寻味。从这里我们是否也得到一些启示呢?我在想:小到一种植物,大到一个国家,不论你之前如何先进、繁荣,如果不能持续努力、持续创新,到后来都会落后;反之,你没有先天良好的基础,但如果你能虚心地学习,取人之长并与时俱进,到头来也会实现超越的。

    漫步在植物园枝条交映的樱花树下,想到樱花树的历史钩沉,未赏到樱花的遗憾一扫而空,因为今天虽然没有欣赏到樱花盛开的场景,却品读出了由樱花引申出来的深刻道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