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凇
我和彭本人先生相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共同合作编辑八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我所知道的老彭是一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一丝不苟,考虑周全,精益求精,甚至滴水不漏。这种性格十分适合做编辑,加上他原本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数十年如一日勤奋作画,对美术鉴赏、选题策划、装帧设计、印刷发行行行精通,真是一个难得的美术编辑。数十年来以编辑为主、以绘画为辅,总是生活在工作与兴趣的矛盾之中,唯恐在两个领域顾此失彼。如今退休,终于“解放”了,可以无拘无束地潜心耕种“自留地”,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果然,老彭很快就拿出了一批精致的工笔人物画。
30年前曾热播过一个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这三个名词似乎恰好就是老彭多年来画中不变的主线。女人是老彭画中出现最多的主角,既有年轻貌美的村姑,也有历经沧桑的老妪,还有初涉人世的少女。所谓篱笆,指的是农村、大自然。所谓狗,其实是泛指,还包括农村常见的其他动物如鸡、马、牛、猫、羊、鸟、鹤等,都为老彭所钟爱。
这里有必要追究一下老彭的出身。他出生在湘南骑田岭山脉白阜山下一个农民家庭,家乡四周环山,阡陌纵横,屋舍零落,只有一条崎岖山路通向外面的世界。他的绘画生涯始于孩童时期的小石板,帮父母看牛放鸭之余,在小石板上以泥土或砖块为笔,随意画些小鸟、小树、房屋,青山绿水是他的绘画启蒙老师。他后来进省城读大学并成为一个画家,然而少年时的记忆一直萦绕在心。他画笔下的女主角总是那么美丽温柔,充满青春活力。围绕女主角的永远是山间的小溪、清澈的山泉、朦胧的雾霭、四季盛开的鲜花、根深叶茂的绿树,以及叽叽喳喳的鸟群、威武的骏马、温驯的山羊、可爱的小猫、憨厚的水牛、忠诚的看家犬——几乎都是工业文明以前的视觉景象。儿时的美好生活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存在于他的心中,他呈现给我们一个本真的、舒适而宜人的大自然,甚至还能从中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我把老彭看作是一个追求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尽心竭力之作,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有些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要用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花了近5年时间的《秋天的旋律》可看做是他对童年美好时光的一个总的记忆,表现秋收后跟随母亲在田野中放鸡的快乐与甜蜜心情。用了两年多时间的《人生三部曲——青春年华》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某些手法,探索了新的大头像的形式。《苗家节日》也是用了两年多才完成。在绘画的风格形式上,他也是兼收并蓄,采用多种方法。他年轻时在师范大学兴趣广泛,除中国画外,对西方的油画尤其情有独钟,后来又在壁画、年画、连环画等领域都有实践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使得他在进行工笔画创作时能够做到不拘泥于传统。他在意绘画风格的前瞻性,认为传统绘画形式适应的是过去的风俗与习性,作为一个现代画家应有多种多样、适合现代生活的表现方法,作品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雾漫竹乡路》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而《乡妹子进城》则一看便知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作品。
老彭的作品以传统的勾线和色彩晕染为基调,但大都糅合了年画的构图和情调、油画的色彩与某种程度的光影调子、平面构成与版画的色块对比。他似乎喜欢精心设计的图案排列,如大面积的蓝印花布,大块排列成平行线的树枝树叶,遮天蔽日的麻线,大片的桃花,细密的竹篓,交错的树根,漫天飞舞的小鸟,苗家女头顶上繁密而沉重的银器饰物等等,他都画得极有耐心,以表达出自己对视觉重复所形成的韵律的独特感受。他将写实的造型与平面装饰方法结合起来,调动综合性的手段,营造出一种华丽精致、生机盎然、既有传统形式又符合现代趣味的视觉新境界。
老彭曾和我说过,他的画最关键的艺术起步(或说转折点)是源于1981年8月由湖南省美协组织的赴敦煌、新疆两地壁画临摹,他在敦煌进行一个多月的壁画临摹。敦煌壁画是1700多年前中国绘画的杰出典范,体现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精神,艺术高于生活。通过深刻的潜心学习研究,之后他的绘画审美发生了蜕变。他说,“我的创作还与我当编辑的职业有关,我编辑画册,曾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八卷,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艺术,中国绘画的历史脉络,深深植入我的心里。”
(彭本人,1945年生,湖南桂阳人,中国著名画家,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201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