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日讯(记者 成俊峰 通讯员 唐兰荣)“菲菲,又要麻烦你们了……”1月28日上午,衡阳市珠晖区社工舒菲菲接到东阳渡街道金松村村民刘仕秀电话,希望舒菲菲能帮她一起带着行动不便的丈夫,趁着太阳天出去散散心。很快,舒菲菲就约着其他社工小伙伴一起来到了刘仕秀家中,接着夫妻两人来了个衡阳城区“一日游”。
一通电话,就有社工上门,满足的愿望虽小,却温暖了困难群体的心。支撑实现困难群体愿望的,是珠晖区全面推行的“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即“两化”)救助新模式。该区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责、部门协同、社会联动”分类帮扶长效机制,以“互联网+”打造两化救助APP信息平台,全时空布局、全过程覆盖、全方位保障,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保障联动网络,重点做好城乡低保、失能特困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
“相较于以往‘发钱发物’的救助,现在我们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实际困难和特殊困境,会为他们提供人文化、个性化的帮助。”珠晖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针对如何发现困难群体并且实施长期有效的帮扶措施这一问题,两化救助APP信息平台上,不仅设置有困难群体、志愿者的相关信息,还有一个救助信息统计平台。通过电话、手机APP、网站等渠道收集的群众“愿望”,都会在平台上一一显示,工作人员就会协调社工、志愿者上门服务,服务的满意度由被服务对象打分。
珠晖区还在特困老年人较多的茶山坳镇和东阳渡镇,试点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内设阅览室、休息室、棋牌室、医务室、无障碍卫生间、淋浴室等,为特困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送餐上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集中或上门服务。
自推行“两化”救助新模式以来,珠晖区近1000名干部、300名志愿者社工对1276名对象上门开展走访、陪伴、照料和疏导服务,总工时逾4万小时,实现从物质层面救助到生活照料帮扶、心理疏导服务的跨越,使困难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