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利飞 刘奕楠
通讯员 刘泉子
1月初,长沙经开区、长沙县新开工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182.72亿元。其中山河工业城三期规划用地426亩、中国-丹麦ECO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200亩……
兴产业、强实体,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支撑。这些项目开工之前,其用地规划、审批等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我省通过“全生命周期”呵护土地资源,打造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土地供应“游刃有余”、用地审批时效明显提升、土地质量效益大幅提高。
从审批、供应到登记,全面打通各环节
1月11日,永州经开区,5G高频微型绕线电感项目现场,塔机林立、建设火热。该项目是永州市“交地即开工”的改革典型。
2020年9月24日,相关宗地在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挂牌出让;10月26日,永州锦络电子竞得该宗地土地使用权;11月2日,项目开工前的必备“四证” (即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全部办理完成……从土地挂牌到办证,每一项工作几乎以“日”为单位有序推进。
放眼全省,用地保障大提速正成为普遍现象。
省自然资源厅政务服务处一级调研员朱尧求称,从“审批-供应-登记”等关键环节,促进全省土地管理业务协同的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体系,自今年逐步建立起来后,发挥了重大效用。
如用地审批,建立全省联审系统;用地供应,把批地和供地高度关联。全面打通各环节后,土地管理质效齐升——
土地供应充足。我省2020年共批准用地25.5万亩,同比增加7.08%。
审批时效加快。单个用地项目省自然资源厅审批时长由以前的39个工作日缩短至10天。
用地保障服务质量大大提升。全省用地报卷一次性通过率由不到3%提高到30%,部分市县能达到50%以上。
构建全省一体化平台,对土地进行全过程管理
常益长铁路跨越长沙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多个区县,所占土地范围广、里程长,如何保证项目用地在每个地方都能做到不踩红线、不越底线?
“我们依靠建设全省统一平台等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了对土地的全程动态管理。”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统一平台,意味着对同一宗地、同一项目用地的性质认定、范围界定等是统一标准。
常益长铁路在前期用地规划时,项目就被放在“多规合一”协同审批平台上比对过,是否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各方一目了然。
中期审批报批,资料全部网上流转、用地审批三级一个平台,常益长铁路刷新了湖南铁路用地报批最短时间纪录。
后期登记发证,更是通过省级统一的数据库和发证系统实现。
“如此一来,全省用地情况形成‘一本账’,所有事项及其进展,都能在同一平台上查询,且各流程、各环节便落实、能跟踪、有反馈,做到了可监管、可统计。”朱尧求说,不仅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便利了群众,更规范了土地使用行为。
监管贯穿全过程,向违法用地等行为“亮剑”
2020年12月,省自然资源厅对6起违法占地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
在省自然资源厅执法局局长李建国看来,用地全程一体化管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确立起事前监管机制和事后处罚措施,确保监管贯穿用地全过程。
目前,我省建立起了卫星监测、对每一块已批准土地安装监控视频、土地批后监管系统备案的土地监管体系,形成了“天上看、地上管、网上查”的土地督察模式。
以符合拆迁、配套、规划“三到位”标准的净地供应为例,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逐宗审核拟供地块的“净地”状态。对经核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宗地,一律不得挂牌供应;发现“毛地”供应的,责令终止供地程序,并依规追究责任。
2020年以来,针对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实行月发现、月处理、月清零。
强监管之下,“月清三地”效果明显。2020年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2.17万亩、闲置土地17.07万亩,处置率分别为43.9%、77.9%,均排全国第一,为我省产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2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