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军 朱 帅
冬日暖阳。在沅陵县借母溪乡借母溪村生态农业园,村民们在这里劳作,一片欢声笑语。
田芝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驻村扶贫工作队优先推荐到生态园就业。“外出打工年纪大了,多亏建了这个旅游休闲项目,我有事做、有收入,脱贫脱得安心,家门口托起稳稳的幸福。”田芝兰一脸灿烂地说。
无业不稳。一年前,扶贫后盾单位中远海运集团结合借母溪村发展乡村旅游,投资460万元,在村口一块溪滩地上架桥铺路,建房修阁,栽树种果,捐建农业生态园,以产业促就业,为稳脱贫防返贫又上一道“安全闸”。
田芝兰的幸福日子,折射出怀化推进就业扶贫的可喜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稳脱贫。近年来,怀化市把稳就业和保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多措并举实现就业扶贫全覆盖,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就业扶贫拔“穷根”。截至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30.78万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82.2%,其中6个月以上稳定就业率达93.18%,实现了“应就业尽就业”和“就业人数超过上年”的目标。
脱贫村里看“三笑”
——全面推行“扶贫车间进
乡村”,以“小车间”带动“大就业”
一道清脆的下课铃响起,沅陵明溪口镇高砌头学校放学了。学生何卉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地向校门口跑去,何卉的母亲何成秀笑容满面地向迎面而来的儿子招手,有说有笑地带着儿子回家。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站在校门口送学生的校长感慨。何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顾他的生活。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性格变得孤僻。高砌头村“扶贫车间”建立之后,孩子的母亲返乡到“扶贫车间”打工,何卉慢慢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
“孩子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何成秀感叹:“我上班的车间离学校仅300多米,便于照顾家里。在村里上班,收入比外地打工也少不了多少。”
“有妈妈天天陪着,我好开心。”拉着妈妈的手,何卉脸上是幸福的笑容。
镜头切换至明溪口镇大岩头村“扶贫车间”。
吃过晚饭,该村56岁的脱贫户粟二妹安顿好儿子,便来到设在村部的“扶贫车间”上班。
车间设在村部闲置的两间空房里,面积不到50平方米,每个工位前放着一堆电子零部件。
一个磁芯零部件,不到2厘米长,每完成粘胶、接角工序,年轻麻利的女工只需5秒,而粟二妹却要用15秒。尽管手脚慢,但她不在意,车间开工以来,她照来不误。
“农闲时白天上班。这几天家里事多,只好晚上来上班。”粟二妹说。
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介绍,粟二妹的丈夫因故去世,她和残疾儿子相依为命。村里的“扶贫车间”一开工,村干部就把她请进了车间。
“农忙时在田里做活路,农闲时进车间上班,还能照顾儿子。”谈起在车间干活的好处,粟二妹笑容绽放。
在车间打工的多为“4050”留守妇女,但也有例外。这便是村里53岁的脱贫户王闯,别看他是个大男人,一双粗糙的手,做起细活来,一点也不马虎。
“打工家门口,就业村里头。”王闯乐呵呵地说:“我有严重的关节炎,年龄又偏大,外出打工没人要。这里干活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上班相对灵活,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2019年我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赚了近两万元,一家人稳稳地脱贫了,现在生活特别有底气。”镜头再次切换到溆浦县葛竹坪乡横路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扶贫车间”,搬迁户廖思忠喜笑颜开地说。
村主任、“扶贫车间”负责人向洁介绍,横路村曾是深度贫困村,省教育厅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大力支持村里发展茶叶、油茶、金银花、杭白菊等脱贫产业,建立了油茶加工“扶贫车间”,解决了5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就业问题。
“从山上搬下来,能住进新家成为‘上班族’,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安居又乐业。”搬迁户向小文同样喜形于色。
三组镜头,看到的是脱贫村留守儿童、“4050”脱贫村民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甜甜的笑容。笑容的背后,是怀化市全面推行“扶贫车间进乡村”,以“小车间”带动“大就业”的生动实践。
怀化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为载体,从精准选址、合理定项、组织用工、政策扶持4个方面发力,积极推动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目前,全市累计建立“扶贫车间”349个,吸纳就业1.14万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576人。
“让乡村呈现家庭团聚、万家灯火的振兴场景。”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说:“习近平总书记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扶贫车间”给脱贫群众带来的是幸福的笑容。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深度贫困村群众就业难、脱贫难和家庭团聚难问题,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乡村增活力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如坐春风上岗去
——推行“两需求一贯通”
机制,以战时思维、超常规办
法打赢就业保卫战
“返岗上班有收入,不用担心脱贫后再返贫了。”近日,洪江市铁山乡竹湾村村民蒋明兰在电话中开心地对笔者说。
而在9个月前,蒋明兰还在家里急得打转转。咋回事?原来年前在浙江省乐清市昌德电器有限公司上班的她,春节返回家乡过年,因为疫情只能待业在家。“进不了城,干不了活儿,挣不到钱,这可咋办?”
一筹莫展时,春风吹来了。干部上门告诉她,市里安排专列免费护送务工人员返岗。
“如坐春风上岗去。”2020年3月15日,她登上了开往浙江的专列时,由衷地发出感叹。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春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六稳”之首的就业,关乎百姓生计。特别是刚脱贫和还未脱贫的群众,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难以摆脱贫困,更难以巩固稳定脱贫。
不让老乡因疫返贫!怀化抓早抓实返岗就业。2020年2月中旬,怀化市委、市政府打响了就业保卫战。要求把农民工返岗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决战的“硬任务”来抓,切实保就业、保增收,促脱贫、防返贫,让贫困群众饭碗端得稳。
“一头用工荒,一头闲得慌。必须用战时思维超常规的办法解决‘两荒’。”彭国甫强调。
随之,怀化连连出招,招招掷地有声,立竿见影。
先建机制。怀化市出台10条措施,要求抓好就业“两需求一贯通”,即跟踪了解农民工的返岗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交通出行、健康证明、就业对接、政策保障、组织管理贯通,推动农民工返岗需求无缝对接。
再搭平台。为打破部门、层级壁垒和信息孤岛,怀化市抽调人社、扶贫、发改、交通、卫健、工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就业“两需求一贯通”集中攻坚作战办公室,实行集中式管理服务。
最后加强服务。全市先后组织8万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点对点”比对,组织网格化摸排,全面摸清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意愿、返岗需求、务工去向。
“点对点”服务,饭碗捧得住。怀化主动与劳务输入地和企业对接,精准跟踪企业用工需求,集中组织输送返岗,做到家门口到厂门口全程呵护式服务。
2020年2月22日,湖南首趟“定制”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就业专列从怀化高铁南站出发,载着怀化各地791名务工人员前往浙江义乌返岗复工。从这天起,一趟趟返岗专列、“爱心”大巴洋溢着幸福和希望,驶向就业的春天。
“点对点”送服务,“心连心”解难题。怀化定制20趟专列、客车2156车次,集中组织“一站式”专列送劳动力返岗复工6.2万人,全省占比32%,为全省第一。
机器转起来,就业才有保障。本市中小企业的企稳和复工,是稳就业的一着重棋。企业在、岗位在,就业才稳。
怀化市“真金白银”援企稳岗,点对点组织返岗,减税费、增信贷、降成本,推行行政审批“两需求一贯通”和“一企一案一专班”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复工复产。
2020年2月24日,怀化市发改委与建南机器厂成立联合党支部,第一次支委会就在生产车间召开,针对防控物资紧缺、生产资金不足、技术工人存在缺口的问题,联合党支部当即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办法。3天时间,获得新增贷款2000万元,为企业新招工人200名。
创新机制,疏堵点、攻难点、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到2020年3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100%。
持续发力,让贫困群众端稳饭碗。2020年4月中旬,怀化开展“点对点”就业扶贫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聚力做实“四个一批”,即组织集中输送返岗贯通一批、实施线上招聘线下送岗贯通一批、落实政策援企稳岗贯通一批、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贯通一批。
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八江口村脱贫户吴宗才穿上工作服,扛起大扫把,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村街忙活。他很在意这份保洁员工作,“有了这份工作,咱家就不怕返贫了。”吴宗才的妻子常年患病,一对儿女在读小学,打工又不敢出远门。正发愁的时候,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带着公益性岗位找上门。
为走出去者护航,为留下来者造岗。怀化市仅2020年就开发建设扶贫特岗2.5万多个,安排护林、巡河、养路、保洁等工作。重点保障“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能胜任岗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插上技能的“翅膀”
——培训就业联动,让贫困
劳动力就业门路更宽广
“能再次找到工作,真要感谢县里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春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菜地村脱贫户潘家玉在微信中对笔者说。
受疫情影响,潘家玉去年春节后没了活干。下有小孩要上学,上有老人要赡养,急得潘家玉直挠头。
好在县里组织了“点对点”返岗专列,他回到了广东“美的”电器集团上岗。
然而,意外出现了,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工厂订单缩减,公司减薪裁员,潘家玉再次回乡待业。
“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会帮你想办法。”村主任潘启彦上门安慰他,并给他出主意。
分析了各种情况,潘启彦介绍潘家玉参加了县里的电工培训班。两个月后,拿到了电工培训证,潘家玉在郴州市南方水务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个技术对口岗位——水电安装工,月工资5000多元,实现了“二次就业”。
市委副书记、市长雷绍业说,近年来,怀化把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素质作为提升就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强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强化培训就业联动,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脱贫插上技能“翅膀”。
每年,“江阴怀化两地劳务协作会”都会如期召开。来自江苏省江阴市的腾创培训产业园董事长包赛红告诉笔者,“怀化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两地协作实现了合作共赢。”
怀化能与远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江阴市牵上劳务输出这条线,得益于“318培训协议”的签订。
“318培训协议”是在江阴市与怀化市两地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下,由怀化的一些家政服务企业与江阴市腾创培训产业园共同签订的家政服务人才合作项目。根据协议,怀化这边负责人才培训,江阴市腾创培训产业园负责就业安排。
2019年起,怀化将通过3年时间,针对45岁以下人员培训1000名月嫂、保洁员、家政保姆、养老护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江阴市腾创培训产业园帮助800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
“有了技术好就业。”溆浦县大江镇虎皮岭村脱贫户任三英告诉笔者,2019年初,她参加了由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免费育婴师培训,学成后由培训机构介绍到怀化河西中华城上班,月工资3700元。
仅3年来,怀化通过强化培训保障。突出培训特色,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监管等措施,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应培尽培、应补尽补。全市共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3.43万人,有效地提升了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020年2月28日,怀化市与义乌市劳务协作基地、引才工作站授牌仪式在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这是怀化加强与其他城市进行劳务协作的又一举措。
一面强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一面扎实推进扶贫劳务协作,怀化市培训就业联动,稳就业、助脱贫、稳增收。
该市在全面摸清劳动力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协作地用工对接。先后与省内外20多个地级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与蓝思科技、比亚迪等一批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劳务协作关系。定期与劳务协作地进行工作对接,结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举办大型招聘会,组织劳动力向劳务协作地定向、有组织输出。近年来,通过扶贫劳务协作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约35万人。
“帮助贫困群体提供精准服务。”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余建勇介绍,完善延伸就业服务网络,在全市213个乡镇(街道)、2781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人力资源协管员(劳务经纪人)和相应网络设备,基本实现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全覆盖。
走进湖南旭阳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组装车间,30多名工人正忙着组装LCD液晶显示屏。这家企业为芷江岩桥镇人唐杰创建,在深圳打拼的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厂房建设、招工、培训同步进行,2020年仅3个月时间就实现开工投产,帮助135名农民工本地就业。
怀化加强在本地企业中建设就业扶贫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省级就业扶贫基地20个,市级就业扶贫基地33个,发挥了良好示范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