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当疫情来临时,我们确实有机会离开,但我们早已把中国当成家。作为老师,这个时候我们选择在中国,和孩子们并肩抗疫。”6月15日下午,面对记者的采访,长沙玮希国际学校的南非籍教师米歇尔和英籍教师安迪,充满感情地说道。
长沙玮希国际学校是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湖南省唯一的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提供国际教育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校目前有来自英国、美国、南非、西班牙、奥地利等不同国家的共计29名外教。疫情来临之时,大部分外教都选择留在了长沙,共同抗疫。
“今年春节假期,我们一家回南非老家看望家人,准备返回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暴发。”在南非家中仅休假两周,2月28日,米歇尔毅然决定返回中国,她认为这样的时刻更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并肩抗疫。
“面对疫情肯定会感到害怕,但在孩子们都在与疫情抗争时,我必须要做表率,给孩子们一份安全感。”米歇尔说,当时亲人朋友都劝她暂时不要回中国,但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作为学校的副校长,孩子们在她心中的分量比任何都重。
从南非飞抵长沙,米歇尔不仅经历了奔波的旅途,更需要经过严格的防疫检查,并在酒店隔离14天。“从下飞机后这一道道关卡开始,防疫工作就非常细致。”米歇尔返回长沙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有安全感。
之后,米歇尔和所有人一样开始了隔离的日子。“社区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的体温情况、身体状况,真的是特别贴心、细心。”在隔离期间,米歇尔会把在中国的见闻告诉南非的家人,并且分享了中国一些很好的做法,“我的祖国也很早就封锁了国境线,采取了隔离措施。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直留守长沙的安迪,对疫情来临时中国人民的反应速度之快,印象非常深刻。“疫情来临,中国人民听从专家和政府的引导,自觉居家隔离,这一做法也让疫情蔓延速度很快得到控制。我在和英国的朋友交流时,也很推荐这一做法。”安迪说。
疫情初期,得知防疫物资紧张,长沙玮希国际学校向校内教职工发起募捐活动,收到了捐款3.5万余元,采购了10000个医用外科口罩、5000副护目镜和3000副医用乳胶手套,送往了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第一人民医院等急需医疗物品的医院。
“疫情来临,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在中国得到了很友善的待遇,也想通过捐款来贡献一点力量。”米歇尔说。
“我们的学生通过捐款这样的行为,也可以更加设身处地感受到自己是与这个社会相联系的,从而去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安迪说。
随后的数月间,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学校目前也已经复课,并且把防疫知识、卫生常识融入到了孩子们的课堂里。米歇尔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还能记得,在抗疫期间老师们一直勇敢无畏地陪在他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