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邓晓丽 韩珺
阵阵驼铃声传来,风沙中,3个深目高鼻、身穿翻领窄袖衣的胡人牵引着骆驼缓步而来。5月18日,“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一组三彩陶俑和骆驼俑尤为引人注目。这是粟特人、唐定远将军安菩墓中的随葬品。在唐朝,胡人主要指粟特人。本次展览以安菩墓出土文物为主,通过116件(套)洛阳博物馆藏唐代文物,展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包容,中原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明因交流互鉴而更加丰富多彩的盛景。
“唐漂”奋斗成定远将军
本次展览策展人、长沙博物馆馆员孙田说,粟特民族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古老民族,也是古代中亚最活跃、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他们以擅长经商闻名于世,长期在丝绸之路上充当“中间商”的角色。据文献记载,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粟特地区同中原就开始有官方往来。南北朝之后,这一地区开始以“昭武九姓”的名称频繁出现在史籍中。
公元630年,一个名叫安菩的年轻粟特人随父亲归附大唐,成为一名“唐漂”。安姓是“昭武九姓”之一,安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粟特地区在历史上形成过康国、安国、石国等小国家,但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强大国家,始终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唐王朝国力强盛,开明的外交政策吸引了大量粟特人。
安菩夫妇墓的墓志记录了其家族和他的奋斗历程。安菩骁勇善战,“一以当千,独扫蜂飞之众”,征战定边,屡立战功,被封为定远将军(正五品上)。他娶了何大将军的长女为妻。公元664年,安菩在长安去世。公元709年,其子安金藏将其迁葬到洛阳,与夫人何氏合葬于洛阳龙门。
安菩没有被记入史册,但他的儿子安金藏却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唐书·西域传》记载,昭武诸国皆‘好歌舞于道’。安金藏精通音乐,被选为太常寺太乐署乐工。酷吏来俊臣诬陷皇嗣李旦谋反,安金藏为证明李旦清白,拔出佩刀刺入自己腹中,肠子都流到了地上。武则天听闻,请御医为其诊治,后感其忠诚,下诏终止案件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介绍一组彩绘釉陶乐俑和乐舞俑时,孙田感叹地讲起了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开放大唐,胡风汉韵
大唐的开放包容,让“唐漂”安菩们得以融入唐朝的生活。他们寓居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坊里之中,或从事政治、商贸、宗教等方面的工作,或做苦役、侍从、艺人。唐代文武官俑、三彩男女侍俑、骑马俑、乐舞俑等器物,都是粟特人积极融入大唐的体现。
李白见过家境富裕的少年“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天宝年间胡旋舞盛行,谁跳得最好呢?白居易评价:“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的元稹,则描写了“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的社会风貌。
无论是粟特人还是汉人,都受到了两种文化的影响。展览中的文物与图片,展示了安菩夫妇墓出土的胡人和唐人模样的陶俑、白瓷净瓶、石棺上的十二生肖图案。一枚小小的罗马金币意义重大。“考古报告显示,这枚代表粟特人族属记忆的金币握于西棺床死者的右手,其左手握的则是开元通宝钱币。”孙田说,安菩夫妇墓的墓葬形制、葬具使用、随葬品组合等,都投射出入唐粟特人思想领域的驳杂状态。这些西域来客或信奉旧邦的祆教,或尊崇天竺佛法,或沉浸于本土的儒道之风。
“安菩的一生是入唐粟特人的缩影,也是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与大唐交流的缩影。他们的到来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元文明兼容并蓄才能更具生命力。”孙田说,这就是此次展览想带给观众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