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20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久“猕”香高坪村

    湖南日报记者 莫成 通讯员 孟春绒 李爱平

    5月17日,永顺县高坪乡高坪村,万亩果园郁郁葱葱,产业道路四通八达,红墙黛瓦点缀其中。漫山遍野的果园里,猕猴桃、黄桃枝条上硕果累累,农户们穿梭其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热闹的场景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高坪村位于永顺县东南部,是一个土家族聚居村,全村共717户23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34人。近年来,高坪村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突出特色产业、特色民居和特色民俗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民居改造、入户道路硬化、通电通水、当家产业、贫困户入股分红“五个全覆盖”,贫困户中有68户、220人实现稳定脱贫。如今,整个村庄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态园。

    72岁的老党员向泽贵,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从2000年开始,向泽贵就开始搞特色种养,他流转土地和荒山100多亩种猕猴桃、黄桃、八月瓜,并修建鱼塘搞休闲垂钓,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记者见到向泽贵时,他刚从猕猴桃园回来,正在池塘喂鱼。“我现在忙不过来,每年都要请三四十人帮忙。”谈起发展产业,向泽贵有说不完的话。

    党员做先锋,向泽贵的成功带动了其他村民纷纷加入产业大军,村里的特色种养规模越搞越大。

    2015年以来,该村整合资金2300多万元,以村民聚居点为中心,在3.5千米的通村公路两旁,发展猕猴桃、黄桃、烤烟等特色产业近1.1万亩,其中猕猴桃超过8000亩。引进北京资源集团和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建设生态猪庄8个,采取“236”模式(2个劳动力、养300头猪、出栏后补贴6万元)养殖湘西黑猪2400头,实现了贫困户都有当家产业,人人都能入股分红。

    生产搞好了,生活也不能落下。该村按土家建筑风格,对传统民居进行特色改造,土家族特色民居已有46栋,整个村子焕然一新。一栋栋土家吊脚楼古色古香、错落有致,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该村还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清洁家庭”评比,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理念,根植群众心中。

    村民彭继爱是一名木匠,手艺精湛,自己动手修建了一栋土家木屋。院子里栽满了花草,庭中枇杷已经开始变黄,房前屋后不见一点垃圾,墙壁上“最美农家”的牌子,格外醒目。“现在村民们富起来了,大家都开始修房子。”彭继爱说,除了种猕猴桃,他农闲时候还帮村民们建房,每天都有200多元收入。

    随着产业的发展,群众钱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步丰富。该村自发组建了扇子舞、打溜子、舞龙灯、拦门酒等极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队伍,组织开展“赛猪会”等趣味活动,文明和谐已成为高坪群众生活的新常态。2018年,该村获评全省“文明村”。

    如今,行走在高坪村,处处都是花果池塘和特色民居,村在园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要闻
   第05版:观点
   第06版:经济
   第07版:市州新闻
   第08版:文教
   第09版:市州观察
   第10版:牢记初心使命 决胜全面小康
   第11版:时事·体育
   第12版:时事
历久“猕”香高坪村
打造高品质中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广听民意,为社会公正发声
2019湖南十大文旅地标出炉
岳麓山西大门进入主体施工
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稳就业,就是稳脱贫
湖南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回头看”
黑臭水体治理有了河(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