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太阳出来满天红,村西老屋会情人,五十多岁谈恋爱,像雾像雨又像风”……这是岳阳花鼓戏《寸土不让》的开戏台词。“接地气”是湖南花鼓戏的一大特色,也是其流传甚广的主要原因。今年春天,《寸土不让》唱到了大上海,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是湖南省入围的三个群众文艺作品之一。花鼓小戏《寸土不让》属于群文类节目,由岳阳县文化馆演出,主创基本都是业余演员。以诙谐幽默的演出形式,反映了农村占地与护地的故事,展开了一出情与法、亲与理的好戏,表明了保护国家耕地、坚守红线准则是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今年正月里,岳阳县文化馆排练室十分热闹,花鼓小戏《寸土不让》的演员正在进行打磨排练,积极备战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2018年,《寸土不让》参加第六届湖南艺术节获得了戏曲类金奖。剧本从三年前初稿到现在已十易其稿,戏中的角色也反复挑选,“青毛”两个版本,“兰婶”三个版本,由于种种因素,“洪爹”更是有四个版本,整个编排过程十分不容易。目前该剧更由岳阳县文化馆副馆长柳六荣、易文亲自上阵,深情演绎湖湘故事。
5月18日刚刚在决赛现场进行了联排,这群来自湖南花鼓戏演员们表示压力很大。剧中“兰婶”扮演者柳六荣笑着说,联排给他们的时间包括准备只有25分钟,将近60岁的人了,越紧张越怕出错。“15分钟的花鼓小戏,我们最担心湖南方言会影响观众理解。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反响特别好,场下观众跟着我们一起大笑一起感动。我想,这样我们就是成功了。”
“《寸土不让》是一个轻松的喜剧,也是一个严肃的正剧。剧中的占地与护地,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社会关注度较高,对于全社会了解、保护我国的耕地现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艺术作品应该带给观众欢笑之后的思考。” 编剧王密根介绍,剧中的道白和唱词以岳阳花鼓戏作为音乐元素,采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迹。
到目前,《寸土不让》已累计演出68场。岳阳县文化馆副馆长易文说,能登上全国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大舞台感到十分荣幸,也希望湖南的花鼓戏能冒出更多新生代,将传统剧目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将更多好戏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