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发展,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种做法不但会伤及自身,更将伤害国际经济体系,逆潮流而动,不得人心。
“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不断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仍抓住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不放,执意挑起贸易战,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昭然若揭。
他说,执意加征关税,破坏国际供应链、分裂全球市场,最终只会让美国老百姓承担高昂代价。
事实上,美国国内已经表达了类似不满。继美国诸多行业协会接连发表声明反对加征关税后,16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警告,美国消费者将因物价上涨受到冲击,部分商品涨价不可避免。
在场专家表示,历史上,美国就曾吞下过贸易战的恶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缓解出口贸易恶化,美国出台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愚蠢法案”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美国进口关税。连美国前总统里根也称其为“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贸易法”,加剧了当时的经济大萧条。
“美国吃亏论”实为转嫁矛盾
从去年开始,美方部分政客在国际社会不停散布“美国吃了亏,中国占了便宜”的言论。与会专家认为,所谓的“巨额贸易逆差”,不过是美国政府频频挥舞加征关税大棒、极限施压的借口。
“但凡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谈国际贸易的时候,不能从两国间贸易逆差或顺差来看问题,要从一个国家跟整个世界的贸易逆差或顺差来看问题。最简单来说,一个国家有贸易逆差,是消费太多、储蓄不足等结构性问题造成的。”林毅夫说。
他强调,想解决所谓贸易逆差问题,必须着眼国内,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单利用对中国等国家加征关税来解决问题,只会适得其反。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四处加征关税,去年美国对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依然大涨12.5%,达到6210亿美元,创10年来新高。
相关专家指出,以中美贸易为例,中方对美国高技术产品有需求,但受到美国的出口管制,这正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各走各路,使经济社会陷入了二元结构困境。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弱,无法提供优质岗位,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说。
张运成认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实际是在“转嫁矛盾”——正是因为国内结构性问题解决起来很难,才把危机转嫁到国外,去外面“抢蛋糕”。
保持定力、挖掘潜力 中国有底气应对挑战
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林毅夫认为,加征关税将影响两国经济,但考虑到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现有增速,经济下降幅度对美国影响更大,中国经济增速将依然可观,仍会在合理区间,在全世界来看还是很高增长速度,中国还会是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来源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认为,我们应该加大自主开放的力度,继续提高开放质量的全球认可度,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林毅夫表示,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据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