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才能绘好村情图,记好民情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近日,针对“1+N”网格化工作机制的探索,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党委书记金梦说了这样一番心里话。
去年以来,该镇创新推行“1+N”网格化工作机制。“1”即一个村,“N”即每个村以1-3个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立N个网格,由村干部担任网格长,村(居)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办事员。镇党政骨干每人联系一个村,担任联村领导,镇一般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网格,担任网格督导员。全镇共划分出网格103个,有网格长101名,网格督导员71名。
以此为抓手,该镇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党建网格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由虚向实转变,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党员教育管理由松向严转变,使基层组织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步提升,项目建设、综治维稳、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强有力推进。
落户石门桥镇的“金海钢构”项目,是拆迁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要求,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64户村民的征地拆迁工作。该镇党员干部强化担当,主动带头,成为推动征拆工作的红色引擎。同时,借助网格化工作的优势,真正做到和拆迁对象的无缝对接,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300亩、64户的征拆任务,创下了令人惊叹的“石门桥速度”。
今年5月,该项目在填土施工时遇到暴雨,大量的泥土冲积到项目红线以外的农田里,伍家嘴村村民蒙损后情绪激动。网格员发现情况后立即上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1+N”工作机制施行以来,通过镇、村、组网格化联动,实现了全方位防控治理,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延伸到基层。该镇因此获得常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无上访村(社区)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宣传最新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每个网格的微信群成了脱贫攻坚战的宣传主阵地。2018年,该镇共完成危房改造59户,350人享受了健康扶贫医疗补助,229人享受了教育扶贫助学补助。
同时,“1+N”网格化工作机制,实现了环境整治不留盲区。以前,石门桥镇的环境卫生由经开区管辖,今年9月划归镇里直接管理。体制理顺后,农村环卫工作被细化分解到各个网格中,通过开展“党员示范路”“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项目”等活动,上至网格领导、下到每一名网格员、党员,每天都在网格内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懒、散、庸”现象,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钟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