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荆世群忙着为溆浦县两江乡将溪村将溪小学的孩子们筹建图书室。
荆世群是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教授。校园里,她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课堂外,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
在荆世群看来,在人生的初期能得到关爱和正确引导,获取心理力量,就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她,愿意做这样的“心灵摆渡人”。
“我待学生如初恋”
齐刘海,精致妆容,明黄色围巾,一袭大花长袍。2017年12月7日,荆世群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镜中自拍照,配上一句她常说的话:“每次上课前都要照照镜子,我待学生如初恋。”
“自己的状态好,心情好,带给学生更多正能量,学生自然也会喜欢你。”正如荆世群所言,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湘潭大学是“网红”课。如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室才200个座位,学生却来了近400人。
为了让课程专业又生动,荆世群潜心科研,在核心刊物发表了30余篇论文,并获得国家基金项目资助;她精心设计课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应用于生活。
“人美,关心人,课上得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胡敏芳说,她大一选修了荆世群的课。
荆世群经常自掏腰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少学生尝过她亲手做的红烧肉,在生日时收到她精心准备的礼物。
2014年,秋季入学不久,有一个来自西藏的学生不适应湖南的气候环境,要休学。这个学生有荆世群的公共课,荆世群找到了他。
这个西藏学生告诉荆世群:“我吃不下,睡不着,身体受不了。我想回去复读,重新考西藏的大学。”
荆世群耐心地告诉他,生活在内陆的人到西藏也会因为缺氧,暂时不舒服,这是正常的。人体有调节的能力,不舒服症状会逐渐减轻,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在荆世群的鼓励和帮助下,20多天后,这个西藏学生适应了新环境。
2013年春节期间,荆世群收到来自法学院一个大一女生的短信,告知爸爸因不良嗜好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弟弟还要读书,她想辍学和妈妈去打工。在荆世群的帮助下,该生回到学校,最后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咨询,也是荆世群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心理垃圾”,从2010年开始,她在湘雅二医院精神科,跟从博士生导师张亚林上门诊,学习鉴别诊断心理疾病知识和治疗技能。
接触大量病例后,荆世群发现,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都在幼年遭受过不幸。她萌生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想法。
荆世群把目光投向了家乡溆浦县的偏远山区。她先后为6所农村小学捐赠了课桌椅、黑板、体育器材、学习用品和图书,资助14名孩子上学。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学生来到留守儿童身边,给孩子们上课,带他们做游戏;她的同学刘晓林夫妇开了一家公司,也投入资金,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教学环境,资助孩子上学。
今年元旦节,一个受助的孩子发信息给她:“荆老师,我要怎样感谢您才好?”荆世群回复:“等你有能力了,也去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