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30日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王本蛟)未来三年,长沙市残疾儿童少年将能更好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长沙市今天出台《长沙市特殊教育提升方案(2015-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力争到2017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适龄三类残疾(视力、听力、智力障碍)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根据《方案》,该市将在湘江以东新建一所培智类为主的市级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以“方便入学、分类分层”为原则,2016年启动建设,力争2017年投入使用。同时,对所辖4所特殊学校进行提质扩容,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2017年前,特殊学校全部达到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5年至2017年,分别达到6500元、7000元、8000元以上;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在“一费制”全免的基础上,对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费、交通费、辅具用品等进行(免)补,全面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全免入学;同时,加大对扶残助学的力度,从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资金,对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补助或救助;每年由长沙市残联安排不低于3%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扶残助学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
将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随班就读学校至少配备1名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将适当增加专职特教教师的配备人数;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特教班教师享受特教教师相关补助及待遇;建立定期委派资源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制度;对不适合随班就读和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按照1比2的比例配备特教教师编制;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基地,建立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全市随班就读提供资源教师培训、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