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劲峰 徐海波
湖北武汉新洲区曝出药房托管窝案,浙江台州市中医院领导班子在药房托管环节几乎“全军覆没”,广西柳州市一院长收受药房托管企业65万元……近期,多地发生的贪腐案件,暴露出医院药房托管操作中的一系列漏洞。
药房托管:院长被“拖”下水
武汉市新洲区卫生局原局长李厚平因受贿罪,近日在武汉市中院二审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法院审理查明,李厚平在新洲区人民医院实施药房托管期间,多次为两家医药企业参与托管业务提供帮助,共受贿10余万元。
在该案件中,被药房托管“拖”下水的,还有新洲区人民医院原院长张某、原副院长许某。两人因在药房托管中分别受贿10万元、4.8万元等违法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及3年。
医院药房托管,是指将药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经营权委托给医药公司管理,旨在斩断医药代表给医生送回扣的勾连,减少大处方与高价药。
作为“医药分开”、遏制药价“虚高”的举措,近年来,国内多地公立医院推广实施药房托管,在一些地方也的确降低了患者医药费用。
然而,由于制度存在漏洞,药房托管渐生“蛀虫”,多地频现贪腐。业内人士表示,医院实施药房托管中,一些医药企业为获取托管资格,四处送钱打点关系,使药房托管遏制药价虚高效果大打折扣。
贪腐利益:环环都有寻租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剑指医药系统药品回扣等商业贿赂腐败的制度设计,药房托管在招投标、管理费收取、药费结付等实际操作环节中,环环有漏洞,形成钱权交易的贪腐利益链。
——暗箱操作,“萝卜招标”。对医药公司而言,托管药房就相当于垄断医院的药品购销渠道,可以“日进斗金”,否则就“卖药无门”。因此,医药公司不惜花重金挤进药房托管。而“招投标”就成为院长们操作的首选阵地。
——收入分成“领导定”。药房托管企业,需将一部分药品收入以房屋场租、设备折旧等名义向医院缴纳管理费,药品收入分成比例一般都由医院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拍板决定。
——药款结付“一支笔”。加快药款结算进度,也是众多托管药企向医药管理层行贿的动因。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原院长韦扬被指控在药房托管中收受贿赂,加快院方结付药款。
真正实现“医药分开”
药房托管自本世纪初开始尝试后,在一些地区药价确实有一定幅度下降,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药品回扣。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这种制度设计并未真正实现“医药分开”,反而容易形成新的垄断与腐败利益链条。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药房托管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招标运营过程欠透明,医院和药企过分追逐高利润等漏洞,致使这项创新举措容易沦为部分群体创收渠道,难以真正降低药价。因此业内对规范药房托管、堵住寻租漏洞的呼声一直不断。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说,医卫和纪检等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院药房托管的全程监管,逐步增加药品价格、销售收入、药房财务等项目的透明度,重点监督药房托管的招投标、管理费、药款结算等环节,从严查处涉及药房托管的医疗系统贪腐案件。
解决药价虚高,根子还在“医药分开”:要让医生有医生的独立价值,让药品有药品的合理价格,而不能让医生的价值附着在药品上。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表示,解决药价“虚火”,就需要解决政府投入问题。应该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来补贴医院经费,体现医生的价值,将“医药分开”尽快落到实处。
(据新华社武汉6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