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要跑出发展新速度,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沃土”。
(长沙市雨花区委宣传部供图)
欧阳倩
11月2日,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湖南的营商环境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拿下中部“双料”冠军。
截至10月底,该区共有市场主体20.2万户,是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万户的区县。
在2019年、2020年长沙市对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雨花区蝉联第一。
从细节入手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
到政务大厅办事有人热情接待,特殊情况还能上门帮办,特事特办;企业有困难不用发愁,点对点跟踪服务的工作人员随时帮忙;检查执法越来越规范,行政审批越来越高效,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在雨花区,企业和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暖心的服务,便捷的举措。
雨花区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体制机制的深化变革、干部作风的持续提升,着力解决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营商环境的细节,在服务时间的“一增一减”中展现。
雨花区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大厅可办理业务事项约200项,实现办事服务从8小时向24小时转变;设立全省首家“24小时法院”,率先提供“不打烊”的立案、查询等法律服务……依托互联网系统,雨花区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企业开办市场准入和注销退出,是市场主体生命周期的起点和终点。2019年雨花区首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2020年3月,试点“线上即传即办”和“线下即来即办”双通道办理模式,企业从递交材料到通过审批到拿证,前后用时不到2个小时……经过2019年、2020年两轮改革,雨花区成为全省企业开办速度最快、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低的区县。企业注销实行简易注销全程网办,普通注销部门联动、一窗告知、最多跑一次。
细节,也在服务领域中不断延伸。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桥头堡,雨花区与株洲市、湘潭市协同发展掀开崭新一页。今年,雨花区与株洲市、湘潭市三地市场准入“跨市通办”工作机制开始运行。通过“相互授信、互通互认”的办理模式,与株洲云龙示范区推出“跨市通办”事项清单39项,与湘潭岳塘区推出40项,与株洲示范区推出4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涉及人社、医保、民政、市场准入等相关领域。截至目前,已办理长株潭跨市通办事项744项。
市民段女士说:“原来办理社保转移,需要先去株洲出具证明,然后到长沙来办理。通过‘跨市通办’,现在不需要异地来回跑,不需要额外提交证明材料,方便多了。”
细节,也在服务政策中不断充实。
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到建立全新专职机构,再到出台区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二十五条”……雨花区从企业、园区、产业链、人才要素多点发力,搭建平台,畅通金融供给渠道,精准服务企业。今年以来,雨花区联合举办或协助举办了8场集中对接服务活动,300余家企业和60余家银行共达成授信超过100亿元。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雨花区不断落实疫情防控增值税优惠政策、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性退税等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共新增减税降费4.43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2亿元。
从创新入手
自贸区块更开放
5.17平方公里的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承担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高端现代服务业崛起探路先锋的任务。
这里是一个新的高地,在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澎湃着发展的活力。
今年4月,雨花区块发布《十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释放改革红利,其中企业“休眠”制度引人关注。
以前,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可能会暂停经营活动并离开登记住所。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查时,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到的企业,将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纳入异常名录后,有的企业担心信誉受损会选择注销。实际上,很多企业希望能保留原有企业名称,调整后将来继续经营。‘休眠’制度为企业提供了‘缓冲带’。”雨花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王金山介绍,“休眠”期最长可达3年,小微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可按“暂停键”进入“休眠”,等“喘过气”后整装再营业。
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还包括试行企业住所集中登记地制度、扩大市场监管领域告知承诺制改革范围、升级知识产权便利服务等10项监管领域举措,食品进口、大宗农产品进口、跨境电商企业开办、律师事务所(分所)开办等6项“一件事一次办”特色套餐,以及16项星沙海关支持举措。
制度创新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雨花区块高铁新城的代表性项目浏阳河国际文化科创基地,以前在国际性项目演出道具报关上,程序复杂、耗时较长。通过改革,“今后,进境演艺道具及文化展品入关采取就地审验。物品到达自贸区内演出场地内,邀请海关人员以及演出项目人员现场就地配合开箱审验。”自贸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制度的创新是系统工程,既包括体制机制,还包括金融支持、风险补偿、市场监管等内容。
例如,创新打造的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交易平台,侧重解决非洲非资源性产品在国内的销路及定价方式等阻碍货品自由流动的问题;建立的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实现了在非洲将肯尼亚先令通兑成人民币后再汇入国内的汇款路径,推动对非投资;构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和鼓励外贸供应链企业积极服务中小微出口企业……创新成果兼具“广度”和“深度”。
一项项打着“雨花印记”的尝试,“试”出了政府与市场新关系,“试”出了对接国际规则的金融创新,“试”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放管服”改革。
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多以来,雨花区块新增市场主体1825家,累计引进重点平台及重点项目22个,预计总投资额约623.3亿元。
从法治环境入手
市场环境更公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良法善治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制度性安排和权威性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主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加大对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开展清理执行积案专项行动,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正机制,维护企业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审理劳动纠纷……近年来,雨花区不断创新司法举措,及时回应企业关注热点,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对监管者立规矩!
执法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与投资者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能。近年来,雨花区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对外,雨花区通过阳光用权、开门问政,着力打造“透明政府”;对内,通过规范审核机制、凝聚法治智慧,给规矩立规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打造“有限政府”。
对轻微违法免罚!
违法必究,是法治精神的体现与要求之一。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刚创办的企业,因为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可能会出现各种轻微违法情况。如果直接“开罚单”,即使处罚金额不大,可能还会被记入失信名单,对企业后续发展造成影响。《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七十条免罚清单》去年出台,对涉及企业登记、广告管理、电子商务、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等70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可视情形免予行政处罚。对于未及时改正的,雨花区将依法处罚。
公正司法是应有之义!
对于企业关注关心的案款清理、财产保全等,定制《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执行案款管理实施细则》,设立执行案款专户及案款管理专员,对执行款物收发情况进行管理,今年以来发放案款8.91亿元;对于财产保全案件,要求七日内结案,确保财产及时控制,为后续提供执行到位率打下基础。还在依法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选择采用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小的执行举措,尤其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查封的时候,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把纠纷化解在源头!
雨花区是湖南的商贸大区。市场主体的繁多,既带来商贸发达,也意味着各类劳动纠纷压力增大。去年6月,雨花区成立了全省首个区级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
调处中心案件调解完毕的平均时长为8.6天,相较“一裁终局”的结案时长减少了80%以上。“快办快结、精准普法,把劳动纠纷化解在源头,让企业集中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中。”企业为该举措点赞。
2021年1月1日至10月28日雨花区新增市场主体23937户,同比增长约22.4%。
从接踵而至的企业和客商的足音里,我们能听到雨花区块发展的脉动;从企业满满的信心上,我们可以感知一个区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