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杨坚 许友爱
“叔,试试这套衣服合不合身”“叔,您尝尝我做的爆米花味道怎么样”……
10月30日,暖阳高照,新宁县黄龙镇羊坪村4组,一棵大樟树下,3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小伙子围着一位70岁的老人,热情地问这问那。
“啊,啊……”老人笑呵呵地打着手势,十分开心。
老人名叫林昌发,小时候因患病致聋哑,是村里的五保户。3位年轻人叫邹健、邹志龙、龙武,娄底新化人,分别在上海、岳阳、新化从事艺术类工作。这次特殊相聚的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外地补习获关爱
2004年9月,新化县3名中学生邹健、邹志龙、龙武因高考失利,到新宁县金石镇的一家补习学校复读。这3位稚嫩少年,在他乡倍感孤独,“我们听不懂新宁方言,在当地又没有朋友,日子挺难熬的。”邹健说。
在他们陷入困境时,林昌发向他们伸出援手。“林叔虽不会说话,但心很细,待我们像家人一样。”邹健说,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有不少温暖的回忆。
当年,林昌发53岁,在金石镇一家豆腐厂做事。“林叔的厂就在我们学校旁边,有一次,因学校伙食不好,我们想买点豆腐自己炒个菜,那天正好林叔当班,认识了他。”邹健说。
买豆腐的次数多了,彼此熟悉了。当得知他们是从外地来补习的,林昌发通过同事告诉他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要跟上。我住豆腐厂宿舍,你们可以过来跟我搭伙,我一个人吃不完也浪费了。”就这样,林昌发经常买点肉、炒些菜放在家里,下班了和他们一起吃饭,如果去上班了,锅里总留着菜。
“看到我们因高考失利情绪低落,林叔会来我们宿舍,打手势陪我们聊天;冬天,见我们穿衣单薄,林叔花1个月时间,给我们每人织了一件毛衣、做了一双布鞋;他还带我们去他老家,将家里的鸡、鸭宰了,给我们补充营养。林叔总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说起与林昌发的点点滴滴,邹健脸上洋溢着幸福。
2005年2月,通过艺考,3人如愿以偿考上大学。“我们能上大学,离不开林叔的关爱和鼓励。但当时我们年少不懂事,竟然没有问林叔的名字,也没有留下他家的具体地址,依稀记得林叔家门口有一棵樟树……”邹志龙言语间充满了自责。
返“乡”寻人报恩情
由于学业任务重以及参加工作后忙事业忙家庭等缘故,3人与林昌发失去了联系。
邹健介绍,这些年,3人托曾经的室友寻找林昌发,得知林昌发在他们离校后的半年就离职了,不知去向,后来豆腐厂也关闭了。他们又利用和林昌发当年的合影、林家家门口有一棵大樟树等线索,让在新宁的同学、老师帮忙打听,均杳无音信。
“林叔也一直在打听我们,想知道我们的情况。”龙武说。在林昌发的家里,有一本陈旧的电话本,记录着龙武家的座机号码。林昌发请邻居帮忙打电话,可对面传来的是“已停机”的声音。原来龙武家搬了新家、换了电话。
“我们问了好多人,也找了很多地方。2020年5月1日,黄龙镇的一个副镇长告诉我,在他们镇羊坪村,有一位孤寡老人很符合林叔的特征。”收到消息并确定是林叔后,邹健当晚联系邹志龙、龙武,分别从上海、岳阳、新化三地向新宁会合,赶往林昌发家。
在林昌发家门口的樟树下,4个人对视了很久,然后紧紧抱在一起。邹健拿出珍藏17年的照片,照片上,4人站在扶夷江边的船上,相互搭肩,旁边还有小白(陪伴林叔多年的狗)。4人唏嘘不已,围坐在一起,倾诉着相互间的思念之情。第二天,邹健3人给林昌发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硬拽着他到镇上理发、买衣服,还到县城为林昌发购买电饭煲等用具。
2021年春节,3人专门赶到林昌发家,陪老人过春节。在林昌发家的一面墙上,贴满了老照片,林昌发与3位的合影占了一半,有20多张,家中的两本相册也放满了合影。照片是林昌发请人拍的,有些是在扶夷江边,有些在豆腐厂宿舍。照片冲洗出来后,林昌发将一部分给了3位,一部分自己留着。“我们年少无知,以为林叔只是生命中的过客,而他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对我们倾其所有。”说到这里,邹健的眼圈红了起来。
今年8月,林昌发因鼻咽癌住院。当接到林昌发侄子的电话后,3人立马赶到新宁,陪伴照顾老人1个星期。
出院后,林昌发在家休养。10月18日,3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又来到新宁县照顾林昌发半个月,陪老人去医院检查抓药,到村卫生院打针,去崀山游玩,还给他买衣服,做他喜欢吃的菜。
“相聚是缘,这段时间,我们用相机记录与林叔生活的点点滴滴。”邹健说,“当年我们遇到林叔是多大的幸运,如果没有他的照顾,或许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林叔的下半生我们会尽全力去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