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三湘大地发生喜人嬗变。从11月8日起,本报特推出市州成就系列报道,浓墨重彩展示5年来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骄人业绩,为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献上一份厚礼。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颐佳
金秋的长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1.18万平方公里的星城大地,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先后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洪水疫情等多重挑战,长沙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GDP年均增长7.8%
10月25日上午,深圳、长沙两地共同鸣锣,庆祝可孚医疗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这是长沙今年新增的第七家A股上市公司,以76家的总数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上市公司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表现。近5年来,长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三安光电、惠科光电、天际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能网联重卡、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战略性项目快马加鞭。
目前,长沙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年来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7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3家。
长沙是科创资源丰沛的大市,拥有58所高校、99个独立科研机构、61位两院院士和165万各类人才的优势。长沙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乡村振兴8条”等人才政策,并与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3月,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142家,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成功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5年来,长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相继获批。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引得多方关注。长沙在制度创新中彰显省会担当,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如火如荼,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紧锣密鼓,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星城,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蜚声中外,经济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六位,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线”网红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近日,长沙市明珠苑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中有群众”的锦旗送到开福区人居环境局,这是494户居民对党委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表达的诚挚谢意。
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0年,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万元,同比增长5.7%。
2016年4月,长沙市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这个巨大的民生礼包惠及500个社区。通过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四精五有”等一项项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市措施,长沙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底,长沙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让13.4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并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对口帮扶龙山县等8个贫困县,携手“老乡”共赴小康。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沙强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9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6.6%。11月5日,长沙“双减”实施具体方案出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三甲”医院“攀亲携手”。2017年,长沙市全力推进“健康长沙”实施方案,一批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如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率先全国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20年11月,家住中建·嘉和城的业主成为长沙首批享受“交房交证”政策的受益者。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交房即交证政策在长沙内五区全面推广实施。“房住不炒”是长沙闻名全国的“幸福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租房11.39万套,建成共有产权房12.48万套。据统计,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排在全国省会城市最后梯队。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16年开始,长沙每年人口净流入都保持在20万以上,去年达到50万人以上,目前,长沙常住人口已达到1004.79万人。
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长沙曾有句老话,“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即从长沙南门步行到北门只有3.5公里多,形象地描述了老长沙城的概貌。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从1949年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超过600平方公里,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5年来,长沙完成了宁乡撤县设市,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启动了金阳、金洲、金霞新城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黄花机场T3航站楼、长沙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热火朝天,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今天的长沙,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3条高铁“米”字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020年国际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8.7%,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正大步探索前行。
众擎易举,连城崛起。随着三市“1+3+10”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三市明确提出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目标,助力三市抱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10月16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长沙县和浏阳市获得殊荣。这是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长沙城相映成景,独具风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5年来,长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38天。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开始,长沙就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如今,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力争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秋日傍晚,长沙市圭塘河两岸人来人往,美人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休闲步道,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圭塘河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污染,让人避而远之。长沙以“点长制”“河长制”等为抓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今年1至9月,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沩水宁乡段成功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