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中联重科超大塔机,大国重器如何炼成
2021-10-26 09:37:2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万枝典] 字体:【

10月25日,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下线,助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

中联重科超大塔机,大国重器如何炼成

10月25日,中联重科研发的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上回转塔机W12000-450,在常德高新区中联建起塔机智能工厂下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融冰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鲁融冰

675吨的重物,由塔机吊臂缓缓吊起,稳稳离开地面,周围人群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10月25日,中联重科常德塔机智能工厂,全球最大吨位上回转塔机——中联重科W12000-450塔机下线,展现出企业非凡实力。

W12000-450塔机最大起重重量45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相当于可以一次起吊300辆小轿车至130层楼的高度。该塔机重达4000吨,额定起重力矩达12000吨米,是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的上回转超大型塔机。

在下线仪式现场,该塔机在静载起升状态下吊起675吨的重物,达到产品设计最大起重量的1.5倍,远远超出了欧洲行业水平。

一台塔机拥有上百项发明专利

大国重器为超级工程而生。

W12000-450塔机是中联重科为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建设特别打造。

根据大桥设计方案,需要超大型塔机才能满足其施工工法——将400吨的预制混凝土件吊装至近400米的高度,同时还面临就位精度要求高、高空吊装难度大、江面施工风速强等一系列桥梁施工难题。

“在结构形式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们基于10余年的技术积累,重新建立了结构刚性、稳定性、模态分析的计算平台,400多名研发及工艺工程师‘扫清’了摆在这款超大塔机面前的技术难题。”中联重科副总裁、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唐少芳介绍。

W12000塔机融合创新多项科研成果,拥有上百项发明专利。强大的技术支撑,让万吨米级起重成为可能。

这款塔机采用两面四油缸同步顶升技术,一步可顶升近4米,在力顶千钧的同时“大步快跑”;配置了50多个传感器,搭载高性能控制器,不仅体格强壮,而且头脑聪明、手脚灵便。

虽是“巨无霸”,但运输不是难题。该塔机创新使用吊臂双U型结构、模块化塔身、双起升机构等设计,将运输尺寸、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整个塔机运输车辆需要120车,不超长也不超高。

塔上有“塔”,新颖奇特。在W12000塔机的上面,还布置了一台500吨米的动臂吊,可以“自己把自己拆掉”。在塔机完成既定任务后,动臂吊可快速对塔机进行装拆。

从图纸到产品仅用4个月

超大塔机诞生于全球最大塔机智能工厂。

W12000塔机用了近4000吨钢材,单件最大重量达66吨,焊缝总长达5.8公里,要制作这样一台体型大、焊接难、精度高的塔机,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常德塔机智能工厂,200名工匠经过136个日夜奋战,超大塔机一次即研制成功。”唐少芳介绍。比如,采用数字化焊机搭载T型接头全熔透焊接技术,攻克了超厚板焊接开裂的技术难题;投入10余台高精数控加工中心,完成了超长超宽超重部件的精密加工……

常德塔机智能工厂拥有2个“灯塔车间”、3座“智能立库”、4条“黑灯产线”,生产效率达到每18分钟下线一台塔机。根据规划,这里可生产覆盖80吨米至20000吨米的全系列建筑起重机械产品。智能化柔性工装,极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W12000塔机的制作周期仅用4个月,若采用传统的生产制造工艺生产周期至少需要12个月。

“这是中联重科创造的又一世界纪录,更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的又一历史丰碑。”在下线仪式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如此评价。

跨越式发展进入“大塔时代”

早在10年前,中联重科D5200-240塔机就创造了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的纪录。10年间,“塔机之王”实现从千吨米级到万吨米级的跨越,我国工程建设也进入“大塔时代”。

“超大塔机”不仅在建筑行业大有用武之地,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建设、航天工程等大型建设领域,出现了大量百吨级、千吨级的大型构件、设备,还有风电、光伏等行业发展,带动超大吨位塔机增长强劲。

洞察行业发展,中联重科从技术积累、产品型谱、制造、市场等方面进行提前布局。“进入‘大塔时代’,中联重科超大塔机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唐少芳表示。目前,中联塔机拥有完全自主的仿真平台,相关从业人员达数千人的强大团队;大塔型谱广、覆盖领域广,600吨米级以上塔机已有25款机型,桥梁、风电、火电、核电、水电、场馆、超高层7大施工领域,都有其身影。

行业专家表示,中联重科全球最大上回转式塔机的下线,为我国工业重型化、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最新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塔机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