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0月18日,美国洛杉矶海岸附近堆积了约2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甚至有25%货物滞留超过13天,这一现象表明美国供应链危机还没有缓解的迹象。
全球经济同此凉热。一场新冠疫情,一个小小病毒、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始料未及,也让人匪夷所思。
10月20日,万里之外的中国,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现场,一场关于后疫情时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的深度探讨正在上演。
变局下的重构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如何重构?会场视频连线的另一头,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供应链离本国更近了。
古铁雷斯说,货船排队到不了港口,美国很多商店的货架空了,引发市民恐慌性购买。这次疫情引发了一种经济的国民主义、本国主义。大家认为需要一个本国的供应链,以应对下一次危机的发生。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张燕冬则认为,早在疫情发生之前,伴随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构,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调整已经开始,疫情只是让这个问题加剧凸显。
各国现在已经将供应链、产业链列为国家的战略。中国去年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后疫情时代最有可能被重塑的是涉及国计民生、芯片、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德勤区域经济领导合伙人黄河说。
重构中的隐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2日根据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9%,比7月份的预测下降0.1个百分点。
供应链中断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张燕冬认为,供应链的问题还可能会使通胀的预期失控。
古铁雷斯表示,谈论产业链、供应链,前几年的热词是低成本,如今的热词是复原力或者韧性。现在美国存在货物短缺,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通货膨胀比一年之前要高。让供应链离本国更近,大家更多的是关注韧性而不是成本,将会进一步推高成本,要准备好迎接一个更高通货膨胀的时代。
当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参与程度不同;同时,每个国家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每个国家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
张燕冬认为,目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纵向上下游发展失衡、横向区域间同质竞争比较严重的问题。黄河也表示,在追踪地方产业定位、规划、发展时,发现产业链、人才引进越来越相近趋同,后疫情时代如果继续同质化竞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失衡还将加重。
大昌行澳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萧志伟表示,后疫情时代,不仅要解决疫情带来的行业风险问题,而且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新的冲击与挑战。
防止再次“断链”
“从近期来说,供应链的本土化会相对明显一些,但是长期来说,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张燕冬表示。
对于中国来说,关键技术的突破很重要,国家、地方、企业都应该积极探索突破路径。“硬科技”的突破不会一蹴而就,创新环境、人才储备、基础研究等都需要扎扎实实的硬性发展。在“双循环”背景下,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也要把国内外的市场做好,更多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黄河认为,未来“黑天鹅”“灰犀牛”的出现频率会高于过去一百年,在国家层面,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保护国家安全、民生安全、科技安全;区域层面,要从本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才构成以及与周围的竞合等因素考虑,集中优势力量赋能产业发展,更加精准的提升营商环境,专业化的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区域产业链从“大而全”到”强而精”。
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过去一年来,10亿人调用了400多亿次的健康码。未来,大数据将会给政府、企业、个人提出数据安全、数据准确性的新课题、新规则,对企业来说,这可能就是机遇。”黄河说。
萧志伟表示,本土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等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态势。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发展,跟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
古铁雷斯认为,对世界经济大的刺激是中美之间的合作,在过去的几年中,两者之间的合作一直在下降,大家都在考虑一个新的供应链,其实在供应链合作上,中美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