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大胆试 大胆闯 自主改 ​——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成果解读
2021-09-19 08:27:33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黄婷婷,彭可心] [责编:姚懿轩]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婷婷 彭可心

一年时间,119.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发生怎样的变化?

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吹响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号角。

这一年,这片改革“试验田”孕育出10余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新“长”出5934家企业,新引进270个项目正陆续在此扎根……

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周年成绩单。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下一步怎么做?

10余项改革成果全国首创

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预计带动外贸量年增300万吨以上;

综保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既给园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又产生了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货畅其流,推动“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

湖南自贸试验区10余项改革成果全国首创。外籍专家管理和服务“三窗合一、三证合一”、对非易货贸易、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5G赋能提升长江航道等特色创新项目正加快推进。

截至8月底,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97项,实施率80.2%;建设实施方案321项落实举措实施266项,实施率82.9%。

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实行全链条放权赋能、全领域极简审批、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在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程建立“帮代办”机制后,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重大项目用地不愁,自贸试验区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审批实效提高50%。

投资改革逐渐深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执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实现市场监管、商务、外汇年报“多报合一”;“湖南招商云平台”上线,加强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简化综保区进出区管理,实现非保税包装材料快捷循环利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数据协同、简化和标准化;启用出口“提前申报”新模式,货物到港即放,实现“零等待”“抵港直装”,口岸通关时效进一步提升。

金融实现开放创新。长沙“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快推进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跨境电商收付汇制度等,项项都是让人惊喜的新举措。同时实施了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

三大片区各出高招,成果丰硕

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各有特点,建设各出高招。

长沙片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等,引进重大项目53个。

三一重卡、三一科学城、山河工业城、黄花数字贸易港等项目陆续落地。

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设逐步成型,基本覆盖了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中欧班列跑出内陆开放发展的新速度、国际货运航线运营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眼下,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即将于9月26日在长沙拉开帷幕,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也在加快建设中。

岳阳片区做好“水”文章、做活“港”经济,通过金融创新做强“链”优势。

一年来,中创空天、攀华集团等头部企业落地岳阳,航运物流、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岳阳片区加强与上海、宁波等沿海港口口岸通关和国际物流合作,提高江海联运效率,恢复开通城陵矶至香港江海直航。

郴州片区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闯”出了新气象。

正威新材料、湘南科创产业园等项目焕发新机;合富共创、上海灵才科技、海润电子科技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企业相继落户;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链日益完善。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934家,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270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2743.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460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

推动湖南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湖南自贸试验区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下一步,湖南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改革试验田、开放引领区、创新驱动器、发展排头兵”,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力打造制度创新制高点。赋予湖南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经验。

全力打造高端要素聚集区。积极搭建融资、人才、物流、科技创新、项目服务、信息支撑等平台,推动资本、技术、数据、知识、管理等高端要素聚集。

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批发型”成果,着力探索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等创新型经验。

“湖南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必须充分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一国家级平台,辐射带动提升全省开放水平。”省商务厅党组书记沈裕谋说。

他介绍,要建好、用好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动湖南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将从几个方面发力。

紧紧围绕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全面实现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交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答卷。

继续瞄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两大使命,在政府职能、投资改革、贸易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等,发挥国际物流通道“五大集结中心”作用,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提高战略支撑力。

全面推进121项任务和321项举措落实落地,抓好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做好经验案例征集筛选。不断优化产业环境、产业生态,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办好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夯实投资贸易便利化平台通道。按照国家“全链条保护”新要求,持续推动各类行业标准落地,建立全新的数字知识产权生态。

以创新飞地经济为抓手,出台支持联动协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和支持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省内非片区开展创新飞地经济合作。以总部基地为抓手,促进产业集聚。围绕片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企业总部、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等,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总部经济生态圈。以专业招商为抓手,提升招商实效等。以智库建设为抓手,大力培养和引进开放型经济人才、建立专家智库,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