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德荣 聂沛 通讯员 夏文辉
【名片】
丁德馨,63岁,中共党员,南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0多年来,丁德馨瞄准国家对铀矿采冶的重大需求,辛勤耕耘、培育人才,创建我国唯一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国防特色学科,突破多项铀矿采冶关键技术。他是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全国优秀教师。近日,获评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8月25日,丁德馨(前排右)与学生们交流讨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德荣 摄
【故事】
8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丁德馨早已在此等候。
看到记者到来,丁德馨赶紧从座位上起身,迎向记者。他身子向右微倾,左腿略显乏力,走路稍有不便。虽然因疾病导致面部肌肉发紧,但双目炯炯有神。
1975年,高中毕业的丁德馨到常德某渔场插队锻炼,“那时候年轻,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工分本上全是满分。”一次打鱼作业中,丁德馨不慎把腰弄伤。但他不顾伤痛,继续工作,腰伤逐渐恶化成强直性脊柱炎。
1977年恢复高考,丁德馨考入中南矿冶学院。1986年,丁德馨被邀请参与筹建衡阳工学院铀矿采冶专业,成为该专业第一届班主任。
新生入校后,丁德馨都会指导他们读成才励志书籍,如著名科学家传记和《人才学基本原理》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丁老师博学、随和,没有什么难题能难得倒他。我们都很喜欢他。”第一届学生、现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广悦回忆,只要晚上没事,丁德馨就喜欢跑到宿舍和学生们聊天谈心,并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2008年,强直性脊柱炎让丁德馨双髋僵直,动弹一下就如钻心般疼痛。加之脊柱不断下弯,身体出现佝偻,丁德馨不得不接受双髋关节置换手术。
术后3天,丁德馨感觉疼痛减轻,便马上让妻子在床头摆条小矮凳,将学生的研究计划、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等放在凳子上,趴在床上逐字逐句修改。
看到丁德馨如此“拼命”,家人都劝他多休息,把工作往后放一放。可丁德馨太执着:“我晚一天修改,这些课题计划、论文就要多耽误一天,学生就要晚一天完成学业。”
2015年5月27日,丁德馨指导博士生胡南、叶勇军、李乐修改博士学位论文。直至当晚7时30分,丁德馨发现自己左边身子动不了。随即被送往医院,被确诊为中风。
“实际上,当天中午丁老师就已经出现全身冒汗、无力的中风初期症状。但他没有在意,一直在帮我们修改论文,错过了6小时的最佳救治时间。”胡南说。
半年后,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严格自律的康复训练,丁德馨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讲台。
铀矿采冶专业课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丁德馨结合国内外铀矿采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制作成《地浸采铀》《井下堆浸采铀》《地面堆浸采铀》《铀矿采冶科学前沿》等课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让学生们既学习基本原理,又了解前沿动态,还提高了专业英语的水平。
“只有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了解最新动态,才能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丁德馨说。他的课有声有色,甚至吸引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跑来“蹭课”。
考虑到丁老师腿脚不便,学生们特意在讲台旁放了张凳子。但丁德馨从来不坐,一直站着授课,一站就是4个小时,“站着上课是对学生的尊重。”
丁德馨严谨执着。申报课题时,即使材料近乎完美,依然要逐字逐句检查修改;做试验时,一组试验至少要重复3次,确保结果的正确性。专注、严谨、求实、创新这8个字,也成为了丁德馨的“教学密码”。
丁德馨的博士后戴仲然也是南华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的一名教师。“我把丁老师的那套方法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力,他们毕业后就能独当一面。”戴仲然说。
“我最骄傲的事不是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而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从教30余年来,丁德馨一共培养了120余名研究生,他们有的已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有的入选了中核集团青年英才计划、湖湘青年英才计划,有的已成为铀矿采冶企业技术骨干。
1992年至2020年,南华大学共培养了4388名铀矿冶人才,有1174名毕业生在核工业、铀矿山等一线工作,为护卫我国核工业“粮食”安全贡献着光和热。他们,都是丁德馨的学生。
■记者手记
德艺双馨丁德馨
徐德荣
1500米,一般人走20分钟,丁德馨至少要花60分钟。
连行走都如此困难,63岁的丁德馨仍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上课,一次课可能就是半天。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丁德馨身上散发着温暖而持久的力量,他用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打动着学生,以言传身教给予学生鼓舞和动力。
记者问他打算多久退休,他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自己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正如熟识他的人所说:丁德馨人如其名,德艺双馨。“丁德馨”这个名字在南华大学,在我国核工业领域,正成为“传奇”。